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厦门:生态立市惠民生

2017-08-24 09:07:06 林泽贵 潘抒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垃圾分类 家园更美

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潘抒捷

“敏啊,花生壳是厨余垃圾啦,不是其他垃圾。”16日,湖里街道兴华社区三航公寓60岁的万阿敏提着两袋垃圾刚走出楼道铁门,被“混入”其他垃圾的花生壳,一下子就被当天“化身”为志愿者的厦门兴华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旭玲的“火眼金睛”逮到了。

“哎呀,真是糊涂了!”万阿敏不好意思地说,虽然自己也是受过培训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但有时还是难免会扔错了桶。“茶叶是厨余垃圾,染发剂、口红、指甲油是有害垃圾,烟头是其他垃圾,牙膏皮是可回收垃圾。”她口里不停重复着这些“常识”。

“垃圾分类工作,最难解决的就是居民的意识观念,需要持之以恒。”陈旭玲说,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不同的人用不同方法,既要“利诱”,又要引导和督导。

自3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兴华社区的做法,主要是将“互联网+”和志愿者的行动结合起来,全方位推广垃圾分类。每天上午8点多,当兴华社区的居民走下楼,准备将垃圾袋投入垃圾箱时,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志愿者们和垃圾分类督导员就会上前来,耐心进行讲解。发现投放错误的垃圾,志愿者会拍照上传到社区的网络上,进行登记和监督。志愿者不在的时间段,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的监控系统也“紧盯”着垃圾桶,谁扔错了垃圾,一目了然。社区工作人员坐在显示屏前,就可以实时查看垃圾的投放情况,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兴华社区志愿者袁瑜花说,她相信志愿者的热忱可以温暖到居民,持久以后就会有所改变。有一次,兴湖小区一名男子要扔一个酒瓶,她提醒对方要先把瓶子里的液体倒掉,结果这名男子不高兴。等男子离开时,她自己帮忙从垃圾桶里拿出酒瓶倒出液体,不想男子回过头来跟她道了一声谢谢。

如今,兴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在辖区内全面铺开,目前参与率已达到80%以上。其中,最先开展工作的试点小区兴湖小区,参与率、准确率都高达90%以上。据悉,日均生活垃圾量已接近5000吨的厦门,面临垃圾围城的威胁。今年初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提出了“2017年岛内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的总体要求。

潺潺莲溪重焕“青春”

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潘抒捷 通讯员 许竞雄 陈佑文

白鹭在溪边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中畅游,游客在岸边闲庭信步……17日,多年没回家的翔安内厝小伙子许顺兴偶然路过离家不远的莲溪,被眼前如诗如画的一幕惊呆了。

炎炎烈日下,那汪清澈透绿、玲珑沁凉的溪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他不禁卷起裤管下溪淌水,并立即用电话邀约在村里的2个小伙伴们带鱼竿来钓鱼。“听溪边的老牛倌说,现在这段溪里的鱼,肉质鲜嫩、清甜”。

莲溪是被誉为翔安“母亲河”的九溪流域内的一个支流。以前,溪水受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等污染影响,水质严重恶化,溪水的味道令人作呕,沿溪的百姓深受其害。

自2014年底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对全市包括九溪在内的9条溪流开展综合整治,对山、水、田、林、路、村庄等进行系统修复,使流域治理、生态农业、景观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共赢,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形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格局。

截污控源、畜禽退养、小作坊整治和河道“四乱”治理等工作开展以来,莲溪的水变清了、岸变绿了,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的修复,沿线村容村貌有效提升,周边百姓也更加富裕。昔日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如今成了附近居民和游客眼中的景观河。

莲溪的蜕变,正是翔安区小流域重焕“青春”的缩影。翔安区河长办工作人员陈艺斌表示,当前,翔安区正全面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计划今年底完成流域内138个自然村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并确保在2020年全面完成辖区内所有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项目的治理目标。“相信未来,溪水会更加清澈,周边环境会更加美好。”经常带着孩子到溪边散步的附近村民陈兴树憧憬地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