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贫县”变小康县
2017-08-25 09:40:1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时任省委小康办综合组组长赖诗双回忆—— 1995年10月,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新的战略目标: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 基本小康,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就是80%以上农户、80%以上的村、80%以上的乡镇达到小康标准。 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认为,奔小康的前提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物质基础,农民收入是核心。他到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时,经常鼓励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奔小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 寿宁县当时号称全省“首贫县”。该县大安乡溪乾村因有村民“夫妇同穿一条裤”,又被称为全省“首贫村”。 习近平对寿宁县脱贫工作一直很关心,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多次到寿宁县调研检查脱贫工作。早在闽东工作时,他就提出,寿宁的特色是山,经济发展就是要唱好“山歌”,把山开发出来,还要持之以恒,认准路子走到底。 1996年8月上旬,习近平到闽东调研指导奔小康和灾后工作,又去了寿宁,看了几个村子。其中一个是清源乡旸尾村(现为阳尾村)。这个村农业开发主要有两大产业,一个是茶叶,另一个是花菇。那时寿宁县发展花菇才两三年,市场好,一公斤鲜菇可以卖七八十元。旸尾村七成以上村民种花菇。 习近平进入菇棚查看。菇农拿出菇筒介绍说,花菇是新品种,叶面比香菇厚,上面有自然裂开的像爆米花似的纹路,很漂亮,价钱好。他看了说“这很好”。 之后,习近平在新的村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来了很多村民。会议室里坐不下,他们就站在门外。 县里介绍说,菇农人均增收近千元,花菇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也成为县里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县里着力打造“半县花菇半县茶”产业格局。 习近平听了很高兴,说茶叶、菇是寿宁的特色产业,要把它们作为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他又从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季节差、品种优势、品种特色化、加工增值、品牌建设等七个方面谈了意见。 也在那次,习近平第三次去了下党乡。他对乡干部说,“半县花菇半县茶”是寿宁的路子,下党的路在哪里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他希望下党多抓几个骨干产业,不断地增收,不断地奔小康。 1997年2月,在习近平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确定了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扶持措施等。这离中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没多久,在全国也是比较早出台的贯彻意见。 1997年下半年,习近平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新一轮创业。 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典型,比如永春芦柑、平和蜜柚、天宝香蕉、安溪茶叶、连城地瓜干、福清烤鳗、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沙县板鸭等,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也从小到大、从劣到优发展起来了,1997年底全县一举脱贫,当年全县茶、菇实现产值7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2700多元,比1994年增长1500元。 |
相关阅读:
- [ 08-25]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 [ 08-25]他在闽东全身心投入脱贫工作
- [ 08-25]习近平:忘记老区苏区,就是忘本
- [ 08-25]习近平:忘记老区苏区,就是忘本
- [ 08-25]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 [ 08-25]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 [ 08-24]习近平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 [ 08-24]习近平谈依法行政: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