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鼎赤溪村:扶贫第一村,致富再奋进

2017-09-02 08:53:42 黄琳斌 郑璜 吴美章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房小奇  
分享到:

反响

科技让黄花梨更“甜”

“建宁县是革命老区县,又是山区农业县。这些年来,我们就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立足当地农业特色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兴梨’工程,逐渐把黄花梨产业做大做强做‘甜’。”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现在,老区人民不仅黄花梨种得好,还实现了深加工。

去年,当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出黄花梨果醋饮料、茶味饮料、黄花梨果酒、黄花梨果肉饮料等新产品,附加值翻了几倍,企业和果农都得到实惠。

科技带来好效益,“中国黄花梨之乡”越叫越响。如今,建宁黄花梨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红土地有了特色游

初秋时节,走进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茶园飘香,绿竹滴翠,一座座黄墙黑瓦房掩映在绿色中,一幅乡村美景图跃然眼前。不少游客前来瞻仰革命旧址,缅怀先烈,感受茶园风光。

霍童镇党委书记钟宜平说:“这里是宁德县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和宁德县委重新组建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闽东革命壮丽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坑头人民利用生态环境、红色旅游资源,走“旅游+茶产业”模式,打造了一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茶园观光为特色的红色之旅。

种好白茶富民一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多次强调,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选好自己的发展路子。30年来,我就是这样做的。”全国劳动模范、政和县闽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步瑞说,从1987年开始种白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的茶企业已经是县里的农业龙头企业。

1991年,张步瑞兴办了政和县第一家私营茶厂,还通过“企业+农户+基地”方式,建立了660亩优质白茶示范基地。到2001年,产茶40万公斤。

“作为本地企业家,光自己富不算什么,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富。”最近十多年来,张步瑞向茶农收购茶青,尽量保持价格的稳定;还优先聘用11户贫困户到茶叶基地打工。同时不断把茶叶做精,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去年产茶10万公斤,产量只有2001年的1/4,价格却涨了5倍。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东平镇的富民产业,目前全镇60%以上的人从事茶业生产,建立大小茶厂100多家。

风沙地变身园林村

上世纪90年代,平潭中楼乡大坪村是一个海岛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获得“省级园林绿化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过去环境差,一刮风,农田都被沙子掩埋了,走路睁不开眼。”村党支部书记曾华艳说,没有好生态,连地都种不了,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1996年,大坪村成为省里的挂钩帮扶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坪村申请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两次对土地进行改造,特别是建设木麻黄防护林后,村里形成了“林成网、水成渠、田成方、路相连”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全村大规模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打造“菜篮子”基地,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近年来,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搞运输,到全国各地承包建设隧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3年全村脱了贫。村里建起公园、健身广场、儿童乐园、文化中心等,被评为“省级园林绿化村”。

宜居宜业滨海新村

从窝在又矮又黑的三间茅草房,到住上160平方米、二层楼的钢筋水泥结构房,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村民钟伏德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1998年来临之际,宁德地区“茅草房改造搬迁”全部完成。钟伏德从山上的胡家山自然村搬到东山主村。村党总支书记钟祖钦介绍说,当时搬来茅草房户有22户。从2006年开始,又结合“造福工程”,将地处偏僻的二坑、三坪等自然村的155户村民,集中搬迁至东山主村。

村民搬下山,还要让他们有钱赚、能稳住。东山村毗邻三沙湾。这些年来,村里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紫菜养殖。对从深山搬下来的村民,由主村养殖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全村80多户村民养殖紫菜,面积2000多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全村创办紫菜加工厂14家,年产值8000多万元。村里还推荐200多名村民到邻近的工业园区企业上班。

去年,东山村农民人均收入约1.2万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一个宜居宜业的滨海特色新农村雏形初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