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丰硕,中国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蓬勃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深耕厚植,友谊和合作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中国今年担任金砖主席国以来,作为继经济金融、政治安全之后金砖合作的又一支柱,人文交流与其他两大支柱开启了“三轮驱动”的新阶段。作为后起之秀,人文交流成为金砖“中国年”的一大亮点,蓬勃发展,成果丰硕。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今年6月,金砖国家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吸引了来自金砖五国的共200多名体育健儿参赛,彼此增进友谊、拉近情感。 今年7月,第二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在天津召开期间,成立了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和青少年儿童戏剧联盟,开启了金砖国家文化机构间开放合作模式,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此外,中方还举办了金砖国家电影节、媒体高端论坛、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金砖国家合作的内涵。 谈及中国作为今年的金砖主席国,在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洛马诺夫表示,在金砖国家之间形成促进相互文化交流最适宜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认识到了进行平等的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促进民心相亲,这一经验对推动金砖国家的发展非常有益。洛马诺夫认为,金砖的第一个十年更多建立在经济金融合作基础上,第二个“金色十年”则是有赖于综合性的、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各领域的合作。 克里什·切蒂表示,中国在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南非为例,今年4月,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的首个人文交流机制。此外,多家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南非设立,南非将汉语纳入教育体系,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来到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也不断攀升。中国还倡议设立金砖国家研究与交流基金,这对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来说意义深远。 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教授洛佩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政治经济相比,文化交流持续时间长,且有助于为经济金融与政治安全合作铺路搭桥,让金砖国家人民从内心深处更愿意加深相互交往。 展望未来,金砖人文交流潜力无限,前景更加光明 “加强我们五国人文交流,让伙伴关系理念扎根人民心中,是一项值得长期投入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将使金砖合作永葆活力。”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了金砖国家推动人文大交流的重要意义。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简称《厦门宣言》)中,关于人文交流的成果文件有20项之多,内容涵盖电影、教育、媒体、青年、卫生、学术等方方面面。 作为 “中印经典和当地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印度方负责人,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刚刚出版了《中印情缘》,这是中国出版集团“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系列丛书之一。他还领衔翻译了《四书》《骆驼祥子》《活着》《看上去很美》《家》等中国的文学作品。狄伯杰认为,《厦门宣言》正确引导了金砖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及媒体和地方政府等领域的合作,人文交流成为强化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三大支柱。他说,金砖国家各领域、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夯实了金砖国家间交往的基础。人文交流正成为培育和促进民间强劲交流的主要渠道,金砖国家应使这些交流进一步机制化。 洛马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与俄罗斯举办了语言年、旅游年、青年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许多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两国为增强人文合作树立了非常好的范例。如果类似的模式能够成功应用在金砖合作框架下,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洛佩斯对本报记者说,金砖国家建立了“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这两大多边合作机制有利于培养金砖国家学习彼此国家的语言,也有利于联合金砖国家的主要大学共同培养人才、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建言献策。 “扬帆未来,我们心手相牵。迎接新日出,未来就在眼前。”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主题曲《扬帆未来》的歌词唱出了金砖国家人民的心声。展望未来,金砖五国的人文交流将更加丰富多彩,让金砖各国人民心手相牵。 潮起鹭岛,风正帆悬。迎接第二个“金色十年”,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方兴未艾,前景光明。乘着厦门会晤的东风,金砖故事必将在心与心的连接中,传遍大街小巷…… (本报北京、里约热内卢、莫斯科、新德里、约翰内斯堡9月10日电记者张慧中、杨迅撰稿,记者李伟红、邢雪、宦翔、谢亚宏、邹志鹏、陈效卫、张远南、张晓东、苑基荣、李志伟采写) |
相关阅读:
- [ 09-11]台商新机遇:“金砖+”连结“一带一路”
- [ 09-11]公安部文艺小分队“决胜金砖”文艺演出在厦举行
- [ 09-11]厦门:金砖丝路2017全球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举办
- [ 09-11]厦门市湖里区:紧抓金砖效应机遇 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 [ 09-10]长汀盼盼助力“金砖会晤” 各国贵宾尽享中国美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