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产业”,花海项目不“短命” 从油菜花风靡开始,花海建设便作为一种潮流在很多地方铺开。但花海热的另一面,是不少花海项目可持续性不足。 “为追求短期视觉效果,各地普遍种植只有两三个月寿命的草花,后期更新、管养成本高企,且日趋同质化。”福建大农景观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方龙俊说,传统花海因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所以当高昂的成本遇上有限的盈利时,花海经营往往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作为英桥花海的建设与运营方,大农景观试图重新定义花海。大农景观的做法是,将观赏性四季花海与本地花卉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以此提升花海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英桥花海的前身是漳州城乡接合部,主要用作临时菜地、果园、胶合板晒板场与大货车停车场,由于地处低洼,逢雨必涝。“我们以低开发、低影响的思路,尊重其原有的空间尺度,配套海绵城市建设手法,建成了东部四季花海、中部疏林草地、西部荷花田三大片区。”方龙俊说,英桥花海集合了休闲旅游、花卉展示、农业体验和科研实验于一体等多元业态。 “我们充分考虑产业依托的可持续经营,将引种、种植、设计、展示、销售等苗木全产业链引入了花海平台。”方龙俊表示,木本植物是英桥花海的主角,既能形成规模化的观赏效果,又能通过游客参观带动苗木销售和品牌影响力,最终将苗木产业利润反哺花海运营。以英桥花海引种的新品种蓝花楹为例,胸径15厘米的市场单价约5000元,18厘米的则超过8000元,而这仅需要两三年的栽培时间。 同时,英桥花海还将作为新品种及其栽培工艺的输出地。“我们对一些异地植物品种进行了引种驯化,希望能繁育和推广更多异地特色花卉,从而更新和丰富漳州花卉苗木产业的结构。”方龙俊说,英桥花海未来将与龙文塔、西溪亲水公园等周边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形成“观山、戏水、赏花”的城市旅游格局。这里还将作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为各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在漳州,“花海+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水仙花海将依托当地悠久的水仙花产业,打造以水仙花为主题的水仙花特色小镇,带动漳州花卉业从种植、深加工、观赏、展览等全链条开发;香蕉海则融合林语堂文化、香蕉园风光、道教朝圣等元素,打造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 “生态+文化”,本土文旅产业兴起 九十九湾湖的建设,则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和谐互馈之旅。九十九湾,沟通了九龙江大支流西溪与北溪,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 “九十九湾自古是漳州城郊水路交通运输的要道,带来了航运与商贾繁华及深厚的人文积淀。但由于长期疏于管理、污水废水无序排放、乱搭乱盖等原因,九十九湾一度变成农村的垃圾池、城区的臭水沟。”漳州城投集团规划设计部经理何文彬介绍,九十九湾湖工程,希望通过生态环境建设,重现九十九湾昔日的荣光。 闽南古厝首先得以复兴。“我们在九十九湾沿岸,以闽南古厝、骑楼等本土建筑为原型,重建了一批仿古建筑。”赖绍雄说,这场“起大厝”计划请来漳州本土精于古厝营造工艺的老师傅,依循古法工艺,沿用传统建材,让“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再现闽南水乡。 针对漳州曾是武风鼎盛之地,九十九湾湖将按规划,融合国内知名的横店影视城、各地武术小镇的建设理念,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武术小镇,融合兵器陈列、武术培训、游客体验等多元业态。同时,龙文区悠久的龙舟文化也将在九十九湾畔复苏,龙舟博物馆、龙舟赛事品牌打造等都在计划之列。 “我们将在九十九湾湖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历史人文故事的挖掘与提炼,让生态与历史文化同时得到复兴。”赖绍雄表示,“生态+文化”产生的效应,将是本土文旅产业的兴起。 以“漳州味·闽南风·古厝情”为主题的文化综合体闽南风情商贸街,是这一计划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立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多元业态的培育与引进,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赖绍雄说,将武术产业与影视、服装、器具、赛事、旅游等业态进行结合,打造武术产业链。未来,九十九湾湖还将与漳州古城等城市旅游点互动,共同串联成漳州全域旅游体系。 同样,因为“五湖四海”建设,古老的荔枝文化与产业实现了碰撞。龙海市九湖镇荔枝种植始于隋唐,宋代时曾作为贡品,其中两三百年树龄的古树随处可见,九湖荔枝海曾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在“生态+”的撬动下,当地重新发掘荔枝海的历史文化,为其加入了休闲、文化等元素,把成片果园变成了生态公园,把私人资源变成了公共资源,把郊野山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漳州“五湖四海”的建设,充分贯彻了“生态+”的发展新理念,这成为漳州市吸引项目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今年来,“五湖四海”周边已吸引4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达67亿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