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章: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2017-09-27 15:20:0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人民日报9月27日 文章:初心——“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纪事 李春雷 乡村教师 其实,在24岁之前,廖俊波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他的愿望,只是当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 1968年7月,他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一个偏僻的农村,父亲是公社办事员,母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家境不算太好,聊以温饱。 他的天资,似乎并不突出。中学期间留过一级,首次高考又名落孙山。复读一年,最后考入南平师专物理系。 师专期间的廖俊波表现良好,被推选为系学生会主席。正当校方看好,准备培养他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时,他却有了新目标,那就是一名女同学。他热烈追求,颇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决心。学校不提倡学生恋爱,尤其是他这么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奉劝再三,情志依然。没办法,校方只好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培养。 师专毕业,他毅然背井离乡,投奔女友家乡——邵武市。 没有任何背景,不懂社会,更不会走关系。当年,这对情侣没有分配在一起:女方到城外60公里的一所最偏僻中学,而他落脚的地方,距离邵武也有30公里。 对于热恋中的他们,这是最糟糕的分配结果。但他十分知足。 执教之初,他便担任初二年级班主任。 他备课有一个习惯,喜用红笔和黑笔。黑笔是正稿和主体,是关键点和知识链;红笔是修改和补充,是延展和花絮。黑红相间,工工整整,既有枝有干,又有叶有蔓。上课时,多采用激励教学法。整个课堂,时而蓝天丽日,时而杏雨霏霏,时而鱼翔浅底,时而鹰击长空;春园芳草,日日见长;秋蚕食桑,夜夜育肥。 校长姓刘,特别喜欢这个勤奋又阳光的年轻人,却又发现他生活的困局:每个周末,骑自行车探望女友,太远了,太累了。于是,刘校长悄悄地、主动地向教育局申请调入。 很快,一对情侣终于团聚。 内心的挚爱,组织的关怀,他的热情之火愈加白亮。 学校有500多名寄宿生,生活管理极其繁琐。廖俊波却主动要求担任宿管老师。每天早晨5点开始,组织跑操、晨读和早餐;中午监督午餐和午睡;晚上最需操心:夜自习严禁外出,闭灯睡觉更要准时和安静。琐碎,凌乱,他却乐此不疲,津津有味。 两年后,毕业考试。他的班,名列片区第一!刘校长看着这个外地小伙子,煞是惊奇。他身上,确乎有着一种特殊魅力。 恰在这时,乡政府请刘校长推荐一名文笔好、品行优的年轻语文老师调去工作,培养担任办公室主任。 刘校长陷入苦恼,选谁去呢? 有几位年轻语文老师,虽然文笔不错,但颇有惰性:有的早晨赖床,常常耽误早操和晨读,甚至上午第一节课,也需要自己拍门催促。 综合考虑,还是力推廖俊波。虽然他是物理老师,但综合素养高,可塑性强。 这天夜里,刘校长严肃地找他谈话,并以长辈的口吻真诚相告:以他的潜质,应该选择一个更宽大的舞台。 青涩的廖俊波,热恋中的廖俊波,若有所悟。他感激地看着校长,感恩组织…… |
相关阅读:
- [ 09-22]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宣讲会在厦门市思明举行
- [ 09-13]喜迎十九大廉政文艺演出举办
- [ 08-21]全省各地各单位深入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综述
- [ 08-08]省领导到南平调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 08-02]省知识产权局党总支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第二专题研讨交流会
- [ 07-28]追寻廖书记足迹 探访石圳村转型
- [ 07-28]追寻廖书记足迹 探访石圳村转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