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三官堂小学上课。记者 张立庆摄 扶贫 “旅游+扶贫” 让我幸福再出发 “闽江的夜景真是令人陶醉。”乘船夜游闽江的网友“春蓉”对福州的夜景流连忘返。来自宁德赤溪村的她没有想到,30年后的生活会如此精彩。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赤溪成了全国最早的扶贫对象,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 30多年来,赤溪村为甩掉了贫困帽子,实行了整村搬迁,配合软件上的就地扶贫、搬迁扶贫和生态旅游的开发,走出了一条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如今,这个畲家村寨已获评福建“省级生态村”,蝴蝶坪、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CS基地、竹筏漂流……一个个生态休闲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使赤溪村日益成为宁德市旅游新的聚宝盆。 “回到家搞农家乐,山好水好,生活更好。”前几年,春蓉回到了家乡开始经营农家乐。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外打工只能做流水线,一个月赚2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开了农家乐之后,她把在浙江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喊了回来,儿媳在旅游公司上班,儿子在家帮忙打理农家乐。前年开始,生意变好了,春蓉通过妇女创业项目获得贴息贷款,生意扩大了,又把在北京打工的小女儿喊回家,一家人齐心协力,团团圆圆过日子。 春蓉说:“相信自己的事业会越做越大,相信未来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教育 “全面改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崭新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还有名牌学校的老师,这样的新学校对于我们家长来说真是一个福音。”近日,沙县三官堂小学二年3班的学生家长杨女士在学校门口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 杨女士说,原来孩子入学时,以为会被分到原先优质校城一小,不料被安排进了新建学校三官堂小学。为此她还很是担心。不过,看到新学校优异的办学条件,她打消了原来的顾虑。 “三官堂小学建起来后,我们城一小的班级从最多时的25个班压缩成18个班,分流了近700个学生,空出来的教室我们就搞成学生的功能活动室,孩子们学的内容多了,学校安全压力也减小了。”城一小学校校长官发友表示。 近几年,沙县由于城镇化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城区学位额迅速增长,原有的几所小学已满足不了学生就近就读的需求,沙县县委县政府从优先发展教育出发,借助福建省“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从优化学校布局方面,在原沙县西城区只有城一小、凤岗小学等几所小学的基础上,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了三官堂小学。 2014年,沙县被纳入国家“全面改薄”县,全面实施包括改善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重点任务。仅 2016年,就批复资金895.35万元,其中,校舍建设资金108万元,建设项目7个,建筑面积910平方米;运动场地资金548.58万元,建设项目19个,建设面积28479平方米;设备购置类项目资金238.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