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光泽:用心“绣花” “绣”出扶贫新图景

2017-12-05 07:20:58 赵锦飞 郑雨萱 吴柳滔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金融,汇聚精准脱贫源头活水

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连接贫困群众的纽带,如何发挥合作社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吴福军告诉记者,县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先开闸放水,通过扶贫再贷款做大池子,到目前直接精准扶贫贷款额5539万元,再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目前,农信社专门针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企业授信2826万元,并给予利率优惠,帮扶了17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发放扶贫小额担保贷款6139万元,让贫困户应贷尽贷。

在鸾凤乡油溪村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占地300多亩的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

“多了好几样收入,生活好多了。”63岁的贫困户危水兰笑了,她的丈夫长期生病住院,病历本和空药盒越垒越高,家里的光景却是与日俱下。家门口的武夷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了她的希望,一天工资90元,每月能赚2000元。儿子和儿媳在附近的企业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每月有7000多元收入。“我还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今年可分红3710元。”

合作社里,像她这样的贫困户还有23户,她们与合作社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在合作社入股分红的有11户,每年固定分红4000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与合作社合作的有12户,土地年租金约800元,工资年收入2万多元。

党建,夯实脱贫攻坚坚强堡垒

1日下午,华桥乡吴屯村村民严步招、罗三凤夫妻俩,在新房前倚门而望,等小儿子放学回家。

此前,严家人住在偏远的山沟里。严步招左腿残疾,妻子罗三凤左眼患了白内障,生活举步维艰。在造福工程帮助下,严家喜迁新居。现在严步招除了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外,村里还为他量身定制保洁员工作。罗三凤种蔬菜、采茶、种食用菌、修剪苗木,在家门口每天就能赚100元。严家大儿子在县城一家洗车行当学徒工,一家人顺利脱贫。

村党总支书记严富春说,吴屯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党建软弱涣散村。2014年,在省派村书记的带领下,村里吹响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集结号,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实施固本强基、素质提升、骨干带动、富民强村、制度保障五大“组合拳”。2016年10月,吴屯村成立茶叶、苗木、食用菌和村综合党支部4个党支部,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党总支。

如今,吴屯村拥有苗木、茶叶、蔬菜、食用菌、小龙虾、豪猪等六大产业,通过“党支部+产业+贫困户”,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带头人,带动全村2700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每年发给村民工资300多万元,37户贫困户全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县扶贫办副主任邱学文介绍,在脱贫攻坚战中,县里不断夯实基层堡垒,支部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全县共建立农村非公企业(合作社)党组织35家,组织88名青年创业能手、巾帼能手帮带428名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145家,建立党员带富基地36个,受益贫困户76户918人。

□记者点评

这三招有力度

赵锦飞

从2013年被列为我省23个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以来,光泽实施的产业、金融、党建这三招扶贫举措,很有力度。

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否则,剃头挑子一头热,干部干,群众看,脱贫摘帽只能沦为一句空话。光泽产业扶贫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出绿色牌,选准生态产业,将肉鸡饲养加工、矿泉水、淡水鱼、中药材等生态食品行业作为主抓手,契合县域经济实际,也方便贫困户参与其中,分享绿色品牌带来的溢价增值效应。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政策,光泽有效增加信贷投放,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同时,将金融精准导入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让金融跟着贫困户走,让新型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走,形成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赢。

党建促脱贫,解决的是谁来带头的问题。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这样贫困群众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坚强核心,扶贫工作就容易开展。

由是观之,光泽三招扶贫举措切中肯綮,终有所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