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选好带头人 五一村的花儿别样红
2017-12-09 07:44: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2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魏兴谷)摘花、分选、包装……棚内,鲜花五彩缤纷;棚外,村民心花怒放。冬日的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从清晨5点开始,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直到11月底村里的首批鲜花上市,党的十九大代表、村支书许光园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为啥?“每枝花目前的收购价是3毛钱,每亩每月产1万枝,一个月收入就有3000元。从效益来看,村里发展设施花卉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让我们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更充满信心。”许光园说。 今年,是许光园非常忙碌的一年,也是压力大的一年。压力,源于2月村集体作的一个重大决定——建大棚种鲜花。 “种菜都难卖,花还有人要?”很多村民这样质疑。五一村人口830人,耕地1150亩,人均仅1亩多。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以来,村民摸索出“烟—稻—菜”或“稻—菜—菜”的土地循环利用模式,大部分村民由此走上致富路。 可问题也随之来了。“大家一看什么行情好就一窝蜂跟着种,蔬菜价格波动大。”种了5年莴苣的肖振华深有体会,最高时一公斤收购价2块钱,一亩地能赚六七千元,最低时价格只有2毛钱,一亩要亏1000多元,所以很多人懒得收,任由莴苣烂在田里。 问题如何解决?许光园带领的村集体萌生一个想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花卉。 这个想法在村民们看起来很大胆:大棚造价很高,动辄上百万元,钱哪里来? “各种优惠政策这么好,条件越来越成熟。”许光园心里早就有了数:一方面,政府对设施农业有补贴,可解决近一半资金;另一方面,村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流转土地更方便。永安作为国家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县,经营权可作为贷款抵押物,银行推出的“福田贷”能为五一村建设大棚解决另一半资金。 经前期调研、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支部牵头成立五一花世界花卉专业合作社,与31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流转土地63亩,建设设施大棚,种植非洲菊。根据合同,种植技术和销售均由清流鸿翔公司负责。 虽说愿意种花的村民只需支付大棚租金和鲜花销售的服务费,但大部分人处于观望状态。“主要是成本有点高,但应该能赚钱。”肖振华算了一笔账:租金2500元,加上种苗、化肥、农药,每亩成本6500元,一亩地一年产10万枝花,每枝按0.18元的平均收购价,利润超1万元。于是,肖振华成了村里首批21名“吃螃蟹”的花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棚建成已是盛夏8月,“按传统经验,此时种植,花苗的成活率顶多只有一半。”许光园回忆道。这时,拥有多年种田经验的村民想了一个办法,在棚顶安装遮阳网,再在地里灌上一些水,以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这招还真管用,花苗成活率最终达95%。前来收购鲜花的鸿翔公司销售部经理杨宏说,花农种的花质量都挺好,相信未来的合作会更顺畅。 目前,五一村已有近一半的村民加入合作社,许多还没加入的也纷纷表达加入合作社的想法,希望搭上这趟增收致富的班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我们做好土地文章是一颗大大的定心丸。未来,农民一定会有更多甜头,农业一定会更有盼头,农村一定会更有奔头。”捧着刚采摘的鲜花,许光园乐得合不拢嘴。她说,以前村集体收入一年不到5万元,想干成事特别难,这项目每年可为村里带来20万元收入,为村集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合作社为村里的贫困户留了8亩大棚,确保扶贫资金有了新来源。 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五一村的探索是良好的开端,镇里正对五一村与周边的村进行整体规划,计划打造一个鲜切花优势产区。 乡村振兴,要选好带头人 五一村在村支书带领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实际的产业,已初见成效,为将来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能人、人才?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善于把党的好政策和农村实际相结合的带头人,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到乡村去,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加强党建引领,打造扎根农村的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选准产业也很关键。谁也不能保证莴苣的今天会不会是鲜切花的明天,这就要求带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群策群力,根据市场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时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相关阅读:
- [ 12-07]11月300城市土地市场量跌价涨 成交均价环同比上涨
- [ 12-04]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给农民大信心
- [ 11-06]地方专项债发行全面提速 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超千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