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罗源县在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中,接连叫停渔业、石板材这两大支柱产业,下定决心提升城乡环境质量,重现洁净城乡、清澈河流与海湾。为了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好的效果,这个县开始了一场充满勇气的改革。无独有偶,邵武市的沿山镇,也大胆开始了河长制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探索。 为了打造秀美山川,在八闽大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创新和实践,它们都值得称道。 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郭斌 文/图) 环保信息中心,全县的环保情况一目了然。 ppp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洁 罗源县起步镇港头村,最近在路边竖起了几个近一人高的大箱子,色彩鲜明、造型现代。它们是由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分类垃圾箱,连成一排的箱子把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几种。有人靠近桶面时,桶盖自动开启,垃圾入箱后则自动合盖。 大型喷水车刚经过的路面没有扬尘,目之所及,一片洁净。 “路边的垃圾桶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每天都有高压冲洗车对路面、垃圾桶进行清洗。”路旁的保洁员老许告诉记者,近来,路面清洁程度大大提高,还配备了一人驾驶的清洁车、扫路车,他不再需要一边捡拾垃圾一边拉车。他的身份也已从环卫所转到了企业,“收入不变,但工作量和难度都下去了”。 记者来到白塔乡南洋村。这是个畲族村,山水秀美,村容整洁。村道边有个醒目的小亭子,摆放4个分类垃圾桶,宣传栏上贴着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村里的公共区域由保洁员定期清扫。垃圾分类桶布置好后,村民们正在培养干垃圾的分类习惯。”村干部介绍,现在桶里基本看不到湿垃圾了,干垃圾的投放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在罗源,每个村都有一个这样的保洁点,并且按村的大小分配保洁员,首期在全县配备300多名村庄保洁员、4200个分类垃圾桶。城乡卫生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些软硬件设施和保洁员,都来自罗源县美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称“美城环境”)。2017年10月,美城环境在公开招投标中获胜,承接罗源的城乡保洁、垃圾转运、垃圾分类推广等服务。 据介绍,以往罗源各路段、各乡镇的环卫工作由不同的单位负责,各单位标准不一,保洁工作很难到位。城镇生活垃圾缺少无害化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车辆、转运站及转运车辆数量不足,垃圾收运机械化率低。 2017年9月,罗源县将城区道路环卫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乡镇污水处理和静脉工业园等4个项目打包,实行PPP模式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统一交给中标企业。基础建设也由中标企业投入。政府部门实现减负和职能转变,从“建设者”回归到“管理者”角色,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美城环境的负责人李鸣鹏介绍,只有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才能整体解决城乡环卫问题;也只有规模化运营,环卫企业才能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提升环卫水平。“在这一点,罗源县思路清晰,敢于整合资源,把专业的事交给市场,也让我们敢于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