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走出去”要走得远走得好
2018-03-13 07:41: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林雯晶 |
分享到:
|
东南网3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美国伊利诺伊州,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晖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厂房坐落于此,通用、克莱斯勒等整车客户的订单络绎不绝; 非洲西北部毛里塔尼亚,全国人大代表、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的渔业基地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到今年10月,可为当地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 缅甸,中石油急招一批会说汉语的当地员工,全国政协委员徐西鹏所在的华侨大学的缅甸籍毕业生前去应聘,被企业优先录用……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的一番话,至今仍在福建的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坚定他们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新形势下推动形成升级版对外开放,大胆“走出去”,为企业赢得更大发展空间,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当论及这个问题时,代表委员口中离不开的另一个高频词是“一带一路”。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建议,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我国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和市场对接,并成为参与更加广泛国际合作的纽带;以G20、APEC、金砖国家等重要国际合作机制为中心,不断扩大朋友圈,吸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参与,促进对外开放大空间大网络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 近年来,福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武夷、紫金矿业、福耀玻璃、旗滨集团等一批企业扩大对外投资,一批境外经贸产业园区和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稳步推进;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展销中心、营运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促进双向贸易有效扩大。 “‘走出去’要想走得远、走得好,双赢是关键。”兰平勇介绍,他的远洋渔业基地融合捕捞、养殖、加工、物流贸易、船舶维修、人员培训等功能,在给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兰平勇建议,国家主管部门要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国家建立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将投资额大的远洋渔业项目纳入政府协定大范畴中,为基地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保证。 如何提升“走出去”的抗风险能力?代表委员纷纷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总裁蔡金钗建议,应借助政府的资源整合力量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集聚抱团发展。可引导和支持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产业集聚区、生产加工基地等,形成国际化经营的规模优势,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共享资源、共赢发展为出发点,实现“两上两下”——把效率升上去,把风险降下来;把品牌打出去,把成本降下来。 “只有构筑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推动开放发展更扎实。”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认为,“走出去”过程中,可以采用混合所有制经济,除了为在地国创造就业和税收外,也要注重与当地企业在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实施新时期‘走出去’战略,应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提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黄茂兴建议,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为对外开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缺乏既熟知国际政治环境、法律法规的人才,也缺乏擅长品牌传播、市场推广且精通当地语言的人才,是企业“出海”登陆难、经营难、发展更难的共性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徐西鹏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他介绍,借助当地办学条件,华大已先后在泰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国开设教学点,由华大派教师,自主办学。学校正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蔡金钗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我国职业教育院校“走出去”办学,依托我国高校优势资源开展长期系统的定向人才培育,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较高素质劳动力。 |
相关阅读:
- [ 03-12]两会聚焦:集众智汇众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 [ 03-09]两会聚焦:增强文化自觉 守护文化遗产
- [ 03-08]两会聚焦: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会治理高效能
- [ 03-07]【两会聚焦】破题“乡村振兴” 贵州有“原创解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