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四)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加快推进标准制订修订和转化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园(场)创建,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园、场、示范区)建设,推动规模生产基地按标生产。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推行种植养殖清洁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规范农药、抗生素类兽药、激素类兽药和化肥使用。全面落实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三同”示范工程和“一标两市”行动计划,培育更多标杆示范企业。推进“海西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隔离处理中心”和辖区口岸建设,促进优质农产品和种质资源的引进,优化品种。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省级以上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绿色产品供给比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创建食品安全示范省,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构建从“农田到餐桌”覆盖人民群众日常基本消费食品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高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我省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工作,推动传统主食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标准宣传贯彻,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评价。促进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逐步提高药品与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覆盖面和标准水平,全面提升药物和医疗器械质量水平。保护好我省本土中药种质资源,建立闽产药材“福九味”等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与药品注射剂再评价。
(五)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
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紧扣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素,建立广覆盖、保安全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满足居民人性化、多样化的新兴信息消费需求,逐步推动消费品标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引导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消费需求,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由单一产品生产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变,向中高端迈进。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快产品智能化转型,开发和生产各类功能型、时尚型、专业型、智能型健身休闲用品,促进产品与技术集成和跨界融合创新。加大涉及消费体验的重要功能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抽检力度,对定制产品、智能化产品、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功能设计和关键元器件的制造能力。优化智能马桶盖、空气净化器、生活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家电产品的性能和消费体验,提高传统家电产品舒适性、智能化水平。巩固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箱包、妇女儿童用品等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培育创建一批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质量提升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严格儿童产品标识标注。推动老年人用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扩大老年人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用品市场。实施福建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晋江运动鞋服、厦门健身器材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培育若干具有全国性品牌影响力的体育龙头企业。
(六)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
加快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品性能,推广应用先进制造工艺。以汽车、高档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等对关键原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的需求为重点,以对质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突破口,加强可靠性设计,提升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推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技术突破和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工程机械绿色化和宜人化设计、关键部位制造、智能型产品研发技术,压力传感器设计及制造技术,全数字高档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技术,高速精密重载传动装置、高压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等基础制造技术,以及控制系统、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重点推进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等一批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强的项目建设,提升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的竞争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壮大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完成以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60MN力标准装置为重点的自主核心计量关键技术能力建设,构建全过程产业计量测试服务。推行绿色制造,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高耗能行业、终端用能产品提升能效水平。
(七)提升原材料供给水平
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开发和利用,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贯彻落实国家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加大汽柴油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质量抽查力度。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快高端材料创新,提高质量稳定性。加大对钢铁、水泥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对系统性质量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绿色建材,促进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品质提高,重点加快发展400系不锈钢以及双相、超级双相不锈钢等高端产品,推进延伸不锈钢下游精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推进传统产业创新转型。依托我省石墨烯产业“两核三区”发展格局,建立“料—材—器—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发展石墨烯专用设备、科技服务等配套产业。研究合成树脂多功能化、减量化改性技术,研发增强增韧复合材料、高强度高模量增材制造材料。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加强硬质合金材料、涂层技术、刀具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八)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储水池塘、下沉式绿地、透水性广场和停车场等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全省建成投用地下综合管廊达到280公里。以工程质量安全耐久为核心,强化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提高设计总体水平。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坚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引导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阶段落实打造品质工程各项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加大抽查抽测力度,重点加强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推进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公开化。加强监督队伍建设,监督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并按程序报批,重点保障日常监督抽查等专项经费。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开展部品部件认证,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产、检验检测、装配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编制完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
(九)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推进机构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智慧养老工程。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开展品牌化、连锁化建设,整合、充实、升级现有家政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家政服务市场化、网络化水平。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的生产模式,持续培育打造闽菜和餐饮企业品牌,加快推动闽菜“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