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怀远楼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图为近日,游客在怀远楼前拍照。福建日报通讯员 张梦帆 摄 东南网7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杜正蓝 通讯员 张梦帆) 7日,以纪念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为主题的南靖县全域生态旅游暨首届靖商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靖“两群两楼”共计20座土楼赫然在列。10年来,南靖县陆续出台了《福建土楼保护维修工程施工方案》《南靖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保护和管理守则。得益于此,南靖土楼的风貌,完好地展现在慕“世遗”之名而来的游客眼前。 “世遗”之名,让土楼绽放耀眼光芒。如何永葆“世遗”风采,成了“土楼人”热烈讨论的话题。 申遗只是新起点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素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它是南靖土楼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我们每天白天要巡逻三次,凌晨还要巡逻一次,主要是巡看村民有没有使用明火及有没有电线老化的问题,确保土楼安全。此外,我们每个星期还会有一次演练。”河坑消防站站长张锐锋说,土楼是土木结构建筑,最怕火,防火是当地土楼保护的重中之重。 自申遗成功以来,南靖县先后成立了土楼消防中队、土楼法庭、土楼工商所、土楼交警中队、土楼旅游警察大队等5个职能部门,并设立了义务消防队,通过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世遗”保护的责任被落实到村、楼、户。 “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我们都很兴奋。但兴奋过后,怎么守护好这宝贵遗产,就是我们着重考量的问题。”南靖土楼党工委副书记、土楼管委会主任戴海鹅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以前,南靖在土楼保护方面重视的是土楼本身,而申遗成功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给土楼保护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此,南靖成立7个土楼景点管理站,负责“世遗”土楼所在村的社会事务,并成立土楼旅游接待中心、田螺坑和云水谣等3个运营中心,负责旅游事务,与7个景点管理站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保护放在第一位 成为“世遗”后,南靖土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数据为证,2008年,南靖“福建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2017年,飙升到450万人次。 10年来,南靖土楼景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这也给当地对土楼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推动旅游开发的同时,始终把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戴海鹅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开发性”破坏,南靖土楼管委会还专门编制了《福建土楼保护维修工程施工方案》《河坑土楼群和裕昌楼保护维修方案》等,对土楼建筑的修缮作了严格的程序把控,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对土楼这十年的传承情况,原住民的感受最直接。 “当时得知家乡土楼申遗成功,我很振奋。”现年34岁的黄智晖,从小就在文昌楼内长大,听闻家乡土楼申遗成功后,他立刻辞去工作,返回老家田螺坑村创业。“这些年,县里对土楼的保护不遗余力,从土楼电路改造、楼内游客限制,到景区周边道路、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都是为了避免暴涨的游客给土楼带来伤害。” 在南靖,像黄智晖一样返乡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如今,这些人都成了传承、传播土楼文化的参与者。 此外,2017年7月,南靖土楼管委会还依托福建省人才引进工作,邀请中科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及其团队成立土楼院士工作站,并以河坑村为示范,建立基于遗产信息及环境资源高效管理、监控与检索的数字化保护平台,致力于实现世界遗产土楼建筑及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