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 坚守匠心 ——探究顺昌虹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8-07-21 22:34: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赵盼盼) 与两年多前相比,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门面、厂房、员工数几乎没什么变化,但其增长的量与质令人惊讶:2016年虹润销售仪表30万台,去年猛增到40万台,今年预计可增加至50万台;主持起草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记录仪表通用技术条件》等两项国家标准,4月初正式通过;产品不仅被一些世界500强大公司采用,而且不断获得在国内航天、军民融合等领域应用的证书。在国内显示控制仪表行业中,虹润占到30%~40%的份额。 企业实现爆发性增长,这得益于虹润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过硬产品。董事长林善平说,省委提出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虹润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赶超,首先要有高质量,而高质量,要求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创办20余年来,虹润专注做仪表,坚守实业初心与匠心,认真做好“加减乘除”。 加投入——舍得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上下本钱 10多年前,虹润曾与合作伙伴发生过一起知识产权法律纠纷。林善平从打官司中痛彻地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能指望依靠简单的生产设备与加工工艺,拿些零部件来组装生产,而是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难以生存,更无从发展。企业要以创新铸造自己的生命力。” 从那时起,虹润加大企业投入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自主研发——培养研发人才、加大研发投入。 虹润地处顺昌山区,自己培养人才不易,他们就花重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研发中心,引进浙大、南大、南航等高校院所人才;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专家团队等,实现了高级研发人才的引进。与此同时,不断输送业务骨干到国外学习,积极参加行业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行业交流,并通过多岗位锻炼提升业务骨干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是第一步,留住人才同样关键。公司一次性拿出40%的股份分配给高管和研发人员;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实行项目打包或半打包制,激励优秀人才不断突破创新;对超出公司预期成果的研发项目,追加奖励研发人员;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物质待遇重要,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在林善平看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和渗透。多年来,虹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管理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打造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十几年的坚持,虹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相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显仪表等六大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外观设计优美,工艺结构灵巧,且品质精良、性价比高,堪与欧、美、日等同类产品比肩。 2014年,美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到虹润,签约合作OEM仪表。“过去是我们拼命学习、借鉴他们,现在他们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说明虹润的品质得到世界认可。”林善平感慨万千。 近年来,企业相继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6项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迄今为止,公司已主持或参与起草42项数字仪表国家标准,拥有500多项国家专利及100多项软件版权登记。 减干扰——心无旁骛办实体,专心致志做仪表 “企业想要做精做强,要减少诱惑干扰,耐得住寂寞。”回望虹润成长之路,林善平感慨颇深。 企业发展到现在,林善平增加了一项经常性工作——想方设法“劝退”前来游说的风投公司:“这几年,很多风投公司找到我们,劝我们要学会包装、讲故事,鼓动上市。上市虽然能让企业做大,但很可能影响我们的主业,所以都拒绝了。” 前些年,一些企业赶时髦玩“跨界”,盲目追求做大。林善平的观点是,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仪表不放松。茶叶价格逐渐起步的那几年,有人想把武夷山的千亩茶山盘给他,他放弃了;房地产价格进入上涨周期,有人鼓动他投资地产,他拒绝了;这两年,乡村旅游成为投资热点,有人劝他加入,他回绝了…… 实际上,虹润不是没吃过随大流的亏。十几年前,虹润曾跟随市场开发流量计、液位计、执行器等项目。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专业不同,这些产品做得并不好。反复思量后,林善平决定壮士断腕、及时止损。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做企业要围绕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产品做到最好。”林善平说,虹润现在已经有六大系列上千个品种,一个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既要不断研发新产品,也要适时砍掉一些做不好的产品。把“减法”做好,是坚守实业初心的基本功。 眼下,虹润的目标很明确:心无旁骛办实体,专心致志做仪表,努力打造中国仪表的“百年老店”。 乘大势——用民族产业的仪表武装中国装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国内市场,耳熟能详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工程、核电项目、高铁工程、水下鱼雷等,虹润都与之结缘。 林善平说,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想的不应只是产品、市场、利润,而应当把企业命运与国运相连,为民族振兴做实业,为国家富强求发展。 仪表是机器的大脑,许多仪表要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关乎安全。虹润人说,我们多生产一台仪表,就能为国家多节省一份外汇,多添一份安全。他们为此精益求精,提高品质,使产品能够替代进口,也因此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力推军民融合,虹润又抓住机遇,乘着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和研发核心技术的东风,造一流仪表,用民族产业的仪表武装中国装备的大脑,打破了欧美日的技术与价格垄断,在促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保障重要部门信息安全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这台温控器控温精度为正负0.1摄氏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林善平说。过硬的品质,使得航天航空、军工单位纷纷主动采用虹润仪表。 做“除法”——推动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同样让虹润引以为豪的,是在未增加人员的前提下,通过做“除法”,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将企业成本降到最低,将质量保障做到极致。 为提高生产工业化程度,虹润合作研发了小型机器人自动点焊机,它能把自动点焊的合格率提高到99.99%,保证了公司仪表产品的稳定性。虹润还购入全自动高速贴片机、波峰焊机、自动锡膏印刷机、全自动AOI检测机、精雕机等先进生产设备,设计开发了工装治具制作系统、自动校验仪表系统。这些设备的引进和研发,让虹润仪表主板的焊接合格率达到99%,仪表返修率控制在0.5%以内。 虹润每天需要管理的产品、仓库零部件加起来有2万多种。人工统计既繁且杂,容易出错,信息化迫在眉睫。在虹润的生产车间,有许多电子看板。看板详细记录着产品的生产进度、返修率、合格率等,每天生产了多少仪表、产品质量如何、由谁负责生产、产品流向何处等都清晰可见。在仓库货架上,记者看到,每一个成品都拥有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可以追溯这个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倒查每一个零部件的来源,还能对检验、发货等环节进行全流程跟踪。信息化管理,让生产效率提高2到3倍。 与信息化配套,虹润又提出与标准化的融合。企业花了整整6年时间,对每台设备、每条流水线、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编写了作业指导书,实现了生产标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产品工艺统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据了解,2013年之前,虹润有10多个员工一天到晚坐着飞机到全国各地维护仪表,现在只需两个人左右,而且很少外出。销售服务人员说,虹润质量服务已不提售后“三包”,因为他们以过硬的质量,杜绝了质量问题的出现,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