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简介 金门位于福建南部海域,由14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151.7km。金门因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贫乏,人均可利用水量仅167.9m3/人·年,属资源性缺水。从福建供水是解决金门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设计流量为3.4万m3/d 远期55万m3,./d。工程由取水泵站、陆地输水管道和跨海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工程取水于晋江龙湖,龙湖面积1.6km2,总库容405万m3。龙湖水量通过晋江南高干渠及晋江供水主通道进行补充,常年水质保持Ⅱ类。取水泵站安装三台水泵。工程输水线路总长27.935km,其中龙湖至晋江沿海大通道(陆地段)管线长11.68km,采用单根DN800mm球墨铸铁管;跨海管道从晋江侧入海点至田埔(海上段)管线长16.052km,采用单根DN800mm HDPE管,跨海管道沿线最大水深24.3m;金门岛上岸点至田埔接水池管线长203m。工程总投资3.88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陆方取水泵站及陆地管道部分工程投资1.29亿元人民币。 福建日报“金门供水”报道回顾 构想 1995年3月,福建省在纪念第三届“世界水日”大会上正式提出为金门供水的设想,本报在当年5月刊发了省水利厅对于供水方案的详细阐述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介绍,在海峡两岸引起很大反响。 推进 2002年春夏之交,台澎金马遭遇干旱严重缺水,福建表示将克服困难,采取应急方案向金门供水。本报连续关注金马旱情,及时报道我省各界伸出援手的善举,其中包括福州市向马祖同胞运送了2300吨自来水。当年底,两岸签订晋江与金门通水工程先期规划的合作协议,分别承担晋江段、跨海段、金门段的先期规划工作,“引晋入金”有了眉目。 2008年9月,本报报道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完成“两岸通水”规划方案。2010年3月,本报报道我省预审通过《金门供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审批。 2013年4月,本报再推重磅报道,分析如何破解金门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力证从大陆供水将为金门民众带去福祉,为两岸合作搭建桥梁。报道推出后,从舆论上推动两岸两会两个月后在上海就金门自大陆引水议题达成共同意见。当年8月,闽台水利主管部门及业主单位举行商谈,确认了从晋江向金门供水的方案,标志着两岸携手解决金门用水问题进入新阶段。 建设 2015年7月21日,本报头版报道了金门自大陆引水计划供(购)水合同签订仪式在金门举行,见证金门自大陆引水计划突破了“最后一公里”,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5年10月12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大陆一侧工程开工。除头版开辟专栏,本报还在当年12月推出了专版图文报道《一渠闽水向金门》,为读者详解泉州水源地的保护和供水工程建设进展。 六个月后,金门自大陆引水工程海底管道项目动工,本报头版对工程概况及进展给予了跟踪报道。 去年10月,本报在长篇通讯《闽台合作 再谱新篇——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新福建述评之七》一文中,率先报道了“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大陆段主体工程建成并准备就绪”的消息,将历史性一刻定格纸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