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新时代全民健身动起 推动福建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08-08 08:59:06 沈体 郑宣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为了鼓励全民参与,今年省运会新增10个群众项目,让省运会成果惠及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图为选手在省运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中奋勇争先。

名词解释

全民健身日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是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条例》第十二条中规定的,应当在当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积极组织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日。具体时间为每年的8月8日,即是为了纪念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为 了倡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

出实招、办实事、促实效——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打开发展新局面

全民健身,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早已不是单纯的体育概念,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话题。全民健身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从惠及万家的群众喜好到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运动使生活更美好”的全民健身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福建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出实招、办实事、促实效,这是新时期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鲜明特色,当然,也只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思路和开拓精神,才是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健身便利的依托与保障

对于我省的全民健身事业来说,为了实现全面健身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协同联动机制,建设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如果以一棵参天大树来比喻“大群体”的工作格局,那么政府主导是根基和主干,部门协同是枝杈和藤蔓,全社会共同参与是繁茂的树叶和鲜花。

近年来,我省不断夯实“大群体”的根基和主干,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先后将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日益密切,也让“大群体”格局的枝杈和藤蔓生机勃勃。近年来,我省成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34家省直单位和10地市(区)为成员单位的省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9个设区市也成立了市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把全民健身工作进行分解,使各个政府部门明确分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投入全民健身事业。

有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机制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再到全面小康,这样的逻辑链条支撑起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的坐标体系,也让全民健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如今,放眼八闽大地,健身热潮涌动——跑步阵营日益壮大,广场舞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攀岩等运动备受青睐……不断扩大的参与人群印证着全民健身的强大吸引力,如火如荼的健身行动记录着健身融入生活的时代风貌。

保障,全社会参与也变得枝繁叶茂。今年,省体育局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改革,从直接委托改为公开招投标,安排资金400万元,从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中选取群众参与度高、社会普及面广、受众人群多的10个项目,引入公开招投标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促进协会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已经逐步从直接委托向公开招标,从帮社会组织发展向促社会组织发展转变。

健身,就个体而言就是一种渐成潮流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则无疑带有在宏观层面倡导、推动之意。倡导全社会健身意识的觉醒,推动为个体健身搭建宽广平台、提供多元服务,实际上就是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

省体育局负责人说:“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都迫切需要‘大群体’格局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作为支撑。”

在未来的工作中,省体育局将持续加强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此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