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近日,一场遍及南平全市的工程质量问题大讨论火热展开。以光泽县砂坪溪新桥工程等4个工程质量问题典型案例为鉴,大家揽镜自照,自查自纠,以大讨论凝聚共识,将共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自觉,推动大排查、大整改,形成大抓工程质量管理的氛围、合力。 高质量发展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既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质量,也包括微观经济活动中工程质量、产品质量等,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工程质量直接与百姓息息相关,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在有些地方,工程质量却迷失在责任缺失、速度惯性中,一味求量求快,忽视工程质量管理。鉴于此,我省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对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如何破解监管难、创新全覆盖全方位的监管机制,这些都是现实中必须解决的。 今年是南平“项目突破年”,项目多、工程多,上半年新增“五个一批”项目数居全省第二位,任务很艰巨,质量尤为关键。从4月底到5月初,南平对全市79个在建项目摸了个家底,其中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问题占了七成多。如延平小水门公园去年10月向市民开放,仅半年多就反复修补好几次,群众议论纷纷,从点赞变成吐槽;光泽县砂坪溪新桥工程现场管理混乱,相关负责人未审核施工方案就签字。 这些工程质量问题如何根治?这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有程序坚持不到位的问题,有管理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纷繁芜杂,需要举要治繁,最关键在于“责任”二字,责任不落地,啥招都白搭。问责问效固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提高对责任的认识更为迫切,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靠自觉自为,才能破解时紧时松的监管难题。 6月21日,南平召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利用4个典型案例开展讨论,拉开全市大讨论的序幕。各地各部门从严从实查摆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讨论促进认识,把讨论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自觉。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在这场学习讨论中,剖析原因,对照检视,理越辩越明,责任意识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如邵武组织拍摄当地4个工程质量问题典型案例,在讨论会上播放,有的放矢;武夷新区组织所有38个在建项目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中铁一局对照承建的武夷新区项目,剖析4个方面问题和对策,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工程质量无小事,事关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质量变革,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搞项目突破,如果不讲质量,开工竣工再多的项目又有什么意义呢?”当地一名县领导说。 以大讨论推动大排查、大整改,把质量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形成工程质量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南平市委督查室数据表明,从6月22日至8月2日,各地共自查发现问题1408个,已落实整改971个,还有437个正在整改。对36个项目“回头看”,只有6个项目老问题未整改到位。 当然,除了这自觉自为外,监管也不可或缺,否则没有硬约束,制度容易变成“橡皮筋”。工程点多面广,专业监督独力难支;监督也是门技术活,社会监督容易变成外行看热闹。如何创新监管方式,让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督同向发力,提升监管效能?南平市有新招。 在专业监管上,国家已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设计,关键在于打破部门条块格局,五指攥成拳,监管才有力量。南平市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应运而生,将散落在各部门的专业力量重新整合,打破碎片化,住建、交通、水利、国资等多个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统一行动,每月对各县(市、区)在建工程项目进度、人员到岗履职、实体质量安全等关键内容开展质量安全督查。化繁为简,7月底,监管办抽调相关技术人员联合市大督查工作督查组,对全市39个在建市政、交通、水利工程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发现责任主体行为和质量安全隐患101个,成效初显。 同时,社会监督在“全”字上运笔着墨,补上专业监督的短板,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形成监督合力。这种监督有赖于信息渠道的构建,有了便捷、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让所有群众都当上监督员。8月10日,南平市“随手拍”上线,市民遇到城市管理、工程质量、作风效能等需要投诉建议的问题,只需动动手指,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对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南平抓在前头,在抓思想认识、抓从严监管、抓常态长效上下了功夫,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铺下坚石。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