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誓拔“穷根”奔小康

2018-09-20 07:21:08 黄琳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分享到:

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誓拔“穷根”奔小康

东南网9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数百万人减少到4286人;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改造任务170万多人,整体搬迁7200多个自然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和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我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我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确定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省领导挂钩、省直部门联系、沿海发达县对口帮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用“绣花”功夫精准扶贫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脱贫历程,就是对我省推进精准扶贫的生动诠释。

72岁的李先如是我省第一批造福工程的受益者,1995年从下山溪自然村搬到赤溪主村。

“搬下来以前真难啊!住在山坡的茅草房里,天上下大雨,屋里也下雨。全村只有一点边角地种地瓜。”回忆起下山前的生活,老人面色凝重。

1993年,由于建设桑园水电站的需要,赤溪村修通了通往磻溪镇镇区的公路。

当时赤溪村408户1800多人,散居在大山中的14个自然村。“公路修通后,镇里和赤溪的干部谋划全村搬迁。”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说。

1995年5月,下山溪22户村民全部搬到赤溪中心村。

两排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沿着公路延伸开来,形成今天长800米、宽15米的长安新街的雏形。此后20年,赤溪村其余自然村的绝大多数村民,也陆陆续续搬到这里。

杜家住介绍,在政府扶持下,村民们联合起来,办起淡水养殖基地养鳗鱼。还有一些村民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赚钱。2015年,当地政府和一家企业合作,资助李先如等22户下山溪村民拆掉旧房,盖起3层半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一楼统一出租。

如何带领全村人找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县、镇、村干部多次商讨后认为,赤溪山好水好,九鲤溪风光宜人,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近在咫尺,可以开发旅游。大伙达成共识:修一条从太姥山到赤溪村的公路,以此闯出一条新路。

2002年,蒋太公路修通。原来在闽东工作过的庄庆彬成立万博华旅游公司,2006年10月,公司开发的九鲤溪竹筏漂流开业。此后几年,户外拓展、生态蝴蝶园等一系列旅游项目陆续推出。赤溪村村民撑竹排、办农家乐、开特产店……

2015年7月,牙赤公路建成通车。这条路把赤溪和太姥山、九鲤溪、杨家溪等3大景区串起来。

随着多条公路贯通,到赤溪的游客量大增:2015年达15万人次,去年20多万人次。

如今,赤溪村拥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金字招牌。全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约有150户。

除了开发旅游,现代生态农业也做成好文章。

“我们这里有1600多亩茶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出产的白茶品质好,很适合建有机茶园,走白茶产业化道路。”福鼎市返乡创业大学生、赤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赢说。

杜赢是土生土长的赤溪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如今,他的公司拥有100多亩生态茶园基地,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杜家住介绍,这些年,村两委通过出租土地、外包鱼塘、入股公司和合作社等,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40元,村集体收入80万元。“2015年全村有贫困户6户23人,前年剩下两户,去年都脱贫了。”他说。

像赤溪村这样,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省宁德等地就开始实施茅草房户下山和连家船民上岸搬迁工程。

从1994年起,我省一直将造福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扶贫搬迁对象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形式不断改进,同时注重改善搬迁群众就业、上学、就医等生产生活条件,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如今,我省剩下的贫困户中,有45.76%是因疾病入贫的,疾病成阻碍脱贫的最大“拦路虎”。

为此,我省积极探索创新健康扶贫机制,从2017年7月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在落实好原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基础上,筹集2.4亿元资金,为贫困户再增加一道保险,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