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 福州城区近三分之二内河已完成治理

2018-10-29 07:54:45 段金柱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福州以问题为导向,引入PPP治理模式,实施项目工作法,推动治水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区近三分之二内河已完成治理

六千人奋战,只为早日水清河畅

东南网10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27日,星期六,清晨6点多,福州市鼓楼区琼东河水系治理现场150名建设者已经忙开了。“我们现在推行‘卷地毯’工作法,加快扫尾攻坚。沿河两岸已完成2600米截污管建设,4个串珠公园下月建成。”片区河长张冠林介绍说。

抖擞精气神,攻坚见行动。和他们一样,周末时间,福州市各个内河治理现场,有60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攻坚场面。

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加上历史欠账较多,福州也患上内河污染、水体黑臭等城市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一个清澈的内河给市民,2016年下半年,福州全面打响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之战。

经过660多天的日夜奋战,福州市治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城区107条河道,已完成系统治理67条,其余40条全面进入“卷地毯”扫尾攻坚阶段,预计今年底前全部完成;重点整治的44条黑臭水体已经消除黑臭。

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此次福州明确提出既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治理之策——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从末端治理转变为全过程综合治理。六大水系、107条内河,同步治理,标本兼治,建管并重。

为防止“部署了之”,杜绝“责任落空”,福州拓展思路,实施项目工作法,坚持“攻坚任务项目化、项目任务清单化”,把每一项治理措施都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项目,所有项目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市领导带队,到实地反复勘查、反复论证,用两条腿“走”出3210个治理项目。

福州还创新治水理念,在梳理出800多个问题清单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治理,将所有内河整合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基本实现治理全覆盖。

为加快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治水之初,福州市就围绕内涝治理、污染源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整治等四个方面,坚持“沿河截污、内河清淤、管网清疏、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等7项策略,并采取“拆违、建路、种树、亮灯、造景”5项策略提升沿河人居环境。

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一个一个掘进,一点一点改变——

全面截污。突破万难,把所有内河两侧6到12米范围内的300万平方米的房子全部拆掉,埋设截污管,构筑城市截污的第二道防线。目前,已埋设截污管205公里,已建截流井690个;在建调蓄池72个、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处。

全面清淤。已完成河道清淤约150万立方米。同时,为了避免淤泥回流,对淤泥进行脱水并加以利用。

全面清疏。启用机器人对2500公里的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进行修复、更换、补充。目前,已经排查2500公里,修复更换670公里,预计在2019年底全部完成修复工作。

全面清理污染源。采用正向和逆向排查两手并重的办法,查出问题污染源3165个。目前,整治已全部完成。

打造水系周边环境。针对拆迁和埋设截污管之后形成“新空间”,福州市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五个举措,打造沿河生态美景,形成休闲观光带。目前,建成绿道406公里,建设串珠公园168个。

奋力攻坚,“水清河畅公园美”的新图景呈现,位于仓山区的台屿河就是典型。

过去,因为生活污水直排,台屿河又脏又臭。治水之战打响之后,台屿河接受了河床清淤、管道截污、河道拓宽、景观提升等“手术”。现在,台屿河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美丽如画,成为很多人慕名前来的“网红”景点。

从河内到河外,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体治理到生态修复,目前,福州市区尚未完成治理的40条河道采取立体交叉、齐头并进施工方式,迈开扫尾攻坚步伐。

夕阳西下,位于仓山区的龙津跃进连通河施工还未停歇。“晚上不能有‘大动静’,我们就运输材料、打混凝土。”守在现场的仓山龙津阳岐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副经理王鹤说,白天夜晚的无缝对接,为施工抢了不少进度。通过见缝插针式施工,几乎每个时段都有人在奋战,预计下月全部完成。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水系治理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加快扫尾攻坚,尽快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还人民群众一个全新的内河。”福州市领导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