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龙在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陈建鋆 林若野 摄 东南网11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陈建鋆 林若野 文/图)“双创”大潮中,不少大学生将创业舞台选在了农村地区,希望在青山绿水中闯出自己的事业。然而,由于“农字号”项目受气候影响极大、农村普遍缺乏能够融资贷款的资产、商业模式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要想在土地上迅速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在闽侯县鸿尾乡南园村,大学毕业后进山养兔的创业者肖春龙,就曾遭遇项目推进难、资金链断裂等难关。在政府部门政策扶持、高等院校科技力量等合力帮助下,肖春龙成功闯过了创业中的一道道关口。目前,他的“兔子大军”中,仅一种宠物兔的年出栏量就将近6万只,市场前景被看好。肖春龙的闯关经历,为立志到乡村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有益借鉴。 项目关:创业方向遇挫折后调整 选择适合的项目,是创业的第一道关口。对此,肖春龙有自己的初心——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的兔肉。 “小时候,我就喜欢帮助从事养殖业的父母饲养家禽,耳濡目染让我对养殖充满了兴趣。”肖春龙说,因为这份兴趣,高考填报志愿之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福建农林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开始接触养殖、创业知识。 读到大二时,为了积累更多经验,肖春龙加入了学校里创业孵化基地的“派尼尔”兔园创业项目,第一次当起了“兔爸爸”。在创业孵化基地,肖春龙从一名“学徒”干到了总经理,不仅掌握了包括消毒、防疫、治疗在内的养殖技术,还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毕业之际,当同学都忙着实习、找工作时,肖春龙已经带着团队来到福州市仓山区白云村的果园,开始尝试兔子的生态养殖。 正当肖春龙准备大干一场时,却遇到了滑铁卢——尽管他养兔有家传、有技术、有经验,但真刀真枪创业时,却在项目选择的第一关就倒下了。“生态养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兔场在勉强维持5个月之后,因资金链断裂倒闭了。”肖春龙十分惋惜地回忆说。 失败带来损失,却让肖春龙开始努力找准方向。“那次创业对我是一次挺大的打击,也是一次激励,让我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提及初次创业的失败,肖春龙至今感慨良多。经过反思后,他决定调整经营思路,兼顾理想与现实,走生态养殖与规模化养殖相结合的创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