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竹编艺人徐文煌:“竹编未成往事,我们还在坚守”

2018-11-19 09:09: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竹编在这里成为一门父传子承的手艺。德化的竹编艺术如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虽然纤弱,但蕴含着德化民间竹编艺人的执着和智慧。

徐文煌用做大型家具的下脚料做小竹凳。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 摄

东南网1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 文/图)德化竹资源丰富,数百年前,心灵手巧的德化人除了用竹笋烹饪美食,满山遍野的竹子更是成为村民手中的编制材料。竹编在这里成为一门父传子承的手艺。德化的竹编艺术如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虽然纤弱,但蕴含着德化民间竹编艺人的执着和智慧。

11月1日,记者来到德化县浔中镇竹编一条街的“竹艺幽斋”竹制品工作坊。

上午8点,竹编艺人徐文煌正在手把手教围坐在身边的十多名年轻人编织竹蜻蜓。面前的矮竹凳上,放着他的工具:刮刀、锉刀和凿。脚边是一大捆竹蜻蜓,展翅欲飞,活灵活现。“这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动了不少脑筋。”徐文煌说。

破篾,才是最难学的一道工序

56岁徐文煌是德化盖德镇福阳村人,和竹子打了40年交道,看上去更像是一名地道的竹农。他说,以前村里人靠竹吃饭,他的竹编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

“篾刀一响,白银万两。”在德化,盖德镇因竹器编织手艺而闻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印证着这门手艺曾经的兴盛。

“我19岁出师开始制作竹器,然而随着塑料、玻璃制品涌入人们的生活,竹器市场萎缩,竹编工艺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徐文煌也曾丢下手艺外出务工,2000年,他回乡成立自己的竹制品工作室,除了做传统竹器,还带新人和研发新品。“手艺丢不下,也希望有人传承。这些小玩意都是我们工作室的年轻人想出来的,很好卖。”徐文煌说。

徐文煌每年都会抽空到浙江、四川等地,拜访老篾匠,了解各地编制技法。在工作室五层陈列架上摆放着许多竹编品,从竹扇、竹编小鸡,到大一些的花器、竹编包,其中大部分都是徐文煌考察市场时收集来的。

“这些看着简单,做起来难。新手总以为做竹编要学的是编织方法,其实准备篾条才是最难、最复杂,也是最难学的。”徐文煌指着陈列架上的果呈说,“这里每个尺寸的丝都要一层一层拉出来,需要人用刀具完成。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竹编是拿竹子进行的编织,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取材、破篾、上口、扎口、包角、上色、打磨,比编织所花的时间更多。”

在工作室学艺的大学毕业生小王告诉记者,徐文煌能手工剖出厚度仅0.2毫米的竹丝,而且还不用眼睛看着做。

徐文煌自豪地说:“竹编是什么,从一根竹子的选材开始就要去把关,光是一道破篾,就挡住大部分人。”说着,徐文煌左手拿起一根2米多长的细竹竿,右手一把破竹子的刀,顿时嘶嘶的竹裂声响起,一根竹竿几分钟就变成一把竹丝。

记者想试试,小王赶紧阻止:“千万别试,不然弄一手伤。师傅说手上没有割几百个伤口,就做不了竹编大师。”记者看到,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伤口。

小王告诉记者,他和学平面设计的同学想用传统的竹编手艺做造型现代的竹制品,就一起来拜师学艺,希望掌握竹编技艺。破篾是他们最怕的一道工序。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