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大道(资料图片) 1998年的龙岩城一角(资料图片)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刘必然)40年风雨兼程,改革开放的足音铿锵有力。龙岩地处闽西地区,,群山逶迤,林海苍茫。温暖的东风从沿海穿越山林,谱写了属于龙岩的壮阔乐章。 鸟瞰龙岩,生机盎然。在这片190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改革开放40年来,闽西儿女传承发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苏区传统,辛勤耕耘,守正创新,把红色热土变成了创业热土,实现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40年里,龙岩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全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壮美的闽西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展高质量,经济成就提振人心 1994年龙岩市经济总量突破百亿,2011年突破千亿,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2167.49亿元,是1978年的70.7倍,年均增长11.5%……这条亮眼的增长曲线,代表着经济建设的“龙岩速度”。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充满关切。改革开放的红利由人民创造,也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龙岩人均GDP稳步提高,由1978年的245元增加到2017年的82258元,年均增长10.9%。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DP来看,2014年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全省同步迈入1万美元时代。2017年达到12183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地区。 这份令群众满意的成绩单何来?如今老区的经济底气何来?一连串发问的背后,是龙岩重点突出、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支撑。成绩背后,更反映出40年来龙岩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建设之路。 回首1978年,龙岩工业一穷二白,总产值不足亿元。而去年已达2504.5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足足277.3倍。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烟草、纺织、建材、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光电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正迅速壮大。 2017年,全市拥有百亿产业8个,规模以上“365”重点产业实现总产值2338.46亿元,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增长17.9%。2017年,全市服务业现价增加值达到815.07亿元,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9.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龙岩坚持“产业兴市”战略,用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让一个产业搅动一池春水。先后培育了龙烟、紫金矿业、紫金铜业3家百亿企业和有色金属、机械、商贸物流等10个百亿产业,突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用车之城、中国绿色矿都、“互联网 ”、品牌农业,培育发展“三个五”产业集群。经济发展量中有质,探索一条富有龙岩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有色金属方面,拥有紫金矿业、紫金铜业、金龙稀土、太阳铜业等一批行业龙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29家,产值亿元以上的18家,2017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专用车方面,今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龙岩“中国专用车名城”称号,标志着龙岩市专用车产业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全市拥有整车及专用车企业12家,申请准入3家,各类配套企业200多家,专用车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龙马环卫、龙净环保、海德馨等企业的“制造服务”发展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 军民融合方面,龙岩具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自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来,龙岩全面推进与部队、军工企业的对接合作,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军民融合项目开工建设37个、竣工投产20个,民品参军销售额34.2亿元。今年5月31日,在福建省军民融合项目对接会上,龙岩市对接军民融合项目47项,位列全省9个设区市第一。 …… 当下,龙岩因势而变,加快转变传统要素驱动的模式,突破龙岩的转型提升压力,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争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兼容并蓄,在山海合作中找定位 作为一个山区市,龙岩具有区位好、资源富、政策优、产业实等地方优势。区域协作,不断为龙岩开辟新的发展空间。40年来,龙岩敞开怀抱,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体系,迎接改革创新之风气。 从1993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山区开放开发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厦门、泉州两市与龙岩地区加强经济协作、实行对口帮扶,到如今“两个协作区”的发展战略部署稳步推进,龙岩始终与周边省、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共谋发展、共享进步。 龙岩始终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龙岩定位。 深处大山,交通不便,如何为区域协作打开局面?沟通之桥连万里的背后,是龙岩交通建设的峥嵘往事—— 1996年,319国道福建省境内最长的隧道——松毛岭隧道贯通;1997年,当时省内功能最齐全、闽西最大的城市公共汽车站——龙岩市公用客车站竣工;2000年,闽西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新祠至龙门段举行试通车典礼……龙岩人勠力同心,久久为功,凿出通达之路,打破发展的桎梏。 从2012年,龙厦铁路开工运营,龙岩首次进入动车时代,到南三龙铁路试运行;从2004年龙岩冠豸山机场正式通航,到2017年龙岩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4.45万人次;从2007年底龙岩实现“县县通高速”,到去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42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62公里……“铁、公、机”立体化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实现了交通互联互通,撑开了融合发展之翼,这些都是区域协作推进的结晶,同时也让未来区域协作上了“快车道”。 得益于闽西南经济协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融入沿海发展,龙岩取得了一批丰硕的协作成果,推动了龙岩在发展大局中的提升进位。依托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武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平台,去年初以来签订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项目87项,项目总投资167.24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65.57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54.43亿元。一个个项目落在了坐标上。 在协作交流中,群众收获感满满,幸福感满满。2017年,厦门各大医院支援龙岩医疗帮扶门诊量近700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合作98项。同时,龙岩正在与三明共同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生动的例子比比皆是,协作的成果遍地开花。积极开展教育、医疗、人文交流合作,带来了显著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效益,百姓的福祉落到了实处。 从前,闽西被视为“人才洼地”。高素质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如何破解难题?日益紧密的区域交往,让人才流动大大加强。龙岩发挥市场化高效率配置资源的优势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以集团化运营畅通人才引进“快捷通道”,以高端化引才打造人才集聚“金字招牌”。 同时,便捷化服务构筑起人才创业“绿色桥梁”,催生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集引才、项目、资本运作于一体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龙岩人才发展集团应运而生;“121”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重点引进和培养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高端创新人才,科技创业型企业家,实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零的突破;培养一大批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技术型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风起海西,声动闽西。如今,新时代赋予了龙岩新使命,给予了龙岩新机遇。立足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把握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龙岩正全力建设东接厦漳泉大都市区、西拓中西部腹地、呼应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一个山海合作的聚合点呼之欲出! 向着绿色前进,把改革写在山水之间 绿色是龙岩最亮眼的底色之一。朝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龙岩一路凯歌连连。 龙岩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1983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为全省的试点。 2001年10月19日,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视察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效后作出批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通过一场经年累月、愈挫愈勇的持久战,1985年—2012年间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19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01.08万亩,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习近平同志两次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牢记习近平同志“进则全胜”的嘱托,龙岩以率先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让龙岩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龙岩市全力推进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绿满青山“四大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等“六大工作重点”,五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万亩,水土流失下降率居全省首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 40年来时节如流,当年树苗已参天。如今,龙岩森林覆盖率达78.9%,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51.6亿元,增长8.9%,全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2688亿元。 沧桑巨变还得益于机制体制的创新。2001年12月30日,龙岩武平诞生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调动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从此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随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农村生产力迎来又一次大解放。 健全生态环保机制的步伐越走越实。如今,龙岩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分级管理责任,加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河长制”和网格化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7项年度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龙岩积极探索第三方承包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推动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强化日常监管,确保正常稳定运行,将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95.5%以上…… 不忘初心,方能致远。龙岩认真总结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林改“武平经验”,打造治理经验“升级版”;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管护的专业化、规模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今年,龙岩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成为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方面内容,这些都与闽西老区密切相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岩市继续发扬闽西老区的优良传统。老区人民以新作为展示发展新气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书写新时代龙岩发展的壮丽篇章! |
相关阅读:
- [ 12-18]用立法之“定”来适应改革之“变”
- [ 12-17]泉州市水利局多措并举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
- [ 12-17]国防和军队改革40年述评:风云激荡强军路
- [ 12-17]科创板领衔 资本市场改革亮点纷呈
- [ 12-17]多位专家探讨国企改革再出发:从谋划走向实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