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中山镇松花寨生态观光茶园(危力云 供图)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威 陈天长 温连光)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在我省的生态版图中,龙岩以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清新福建”生态品牌的一抹亮色。生态,已成为闽西最大的优势和品牌之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位于福建西部的龙岩,持续紧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创造了“长汀经验”及“武平林改”等多项全国典型经验。今日的闽西,一片片绿水青山随处可见,一幅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闽西初冬,绿海依旧。 行走在闽西大地上,一层又一层的绿在眼前展开,抬眼望去,远处的青山上,山坡上的枫树伸展出绿色,银杏树发出金黄色的光,马尾松一年四季常青。低头看去,身边的江河水干净清澈,在阳光下倒映出岸边美丽的投影……而今,这绿意盎然、山水和谐的旖旎风光,在闽西已是十分寻常。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是龙岩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毁灭了的闪灵。”这段描述摘自1941年一份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从那时起,长汀人民就开始了治理水土的艰难征程。 几代人梦想,几代人奋斗,咬定荒山不放松,山河不绿不罢休。四十年来,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与百万亩荒山作战,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始终牵挂在心头。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他先后两次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进则全胜”的更高要求,从此开启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篇章。 几年来,高举“进则全胜”这面旌旗,长汀县继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努力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全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画卷。 巍巍群山,雄踞闽西,绵延千里,万峰叠翠。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已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被誉为全国最绿的省份,而龙岩则在省内占据翘楚。这得益于一场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1年,武平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12月30日,武平万安乡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林权证。 “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2002年6月,在这场改革的关键时刻,时任省长习近平在武平考察时现场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