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着力打造缓解百姓看病难、看专家难的“绿色大通道”—— 大医院名医生离我们近了 葛均波名医工作室揭牌。 福州市第一医院与基层医院进行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卫生报记者 李希文 文/图)拨开头发,叶琼珍(化名)摸了摸头上的手术疤痕,一脸宁静。事情过去快一年了,这位65岁的罗源老人仍然心有余悸。 那天早晨5点多,她刚起床,突然感觉脑袋“轰”的一声像爆炸似的,接着还呕吐。原来,脑动脉瘤破裂了。通过医联体绿色转诊通道,她绕开烦琐的手续流程,不到3个小时就从罗源县医院直接转诊到福州市第一医院抢救,躲过一劫。 叶琼珍是幸运的。她的幸运背后也蕴藏着,改革开放浪潮下,福建在缓解看病难、看专家难上做出的探索与努力。 医联体覆盖三级公立医院 百姓省事省心省钱 将时光之轴回拨到三四十年前。在福建农村,看病几乎只能找“赤脚医生”。像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症严重患者,看一个病要辗转好几天,好几个医院。 据医生介绍,脑动脉瘤一旦发生一次破裂,二次破裂也很容易随之而来,而二次破裂会致命,必须立即抢救。 “要是自己‘摸’到福州市去就医,人还没到命就没了。”叶琼珍感叹道。 1988年,福建省做出了《关于加快深化卫生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专家特色门诊,加强大小医院的协作。从那以后,曾经的痛点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里被逐一击破。 这些年来,福建的医联体建设着实让百姓们有了更多获得感。 “医联体对基层医院技术帮扶,让基层医院能开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让患者家门口享优质服务;远程医疗服务,让医联体协作医院医生联合坐诊,方便了就诊群众;基层无法诊疗的病人,还可以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上一级医院治疗……”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医联体机构牵头单位——福州市第一医院院长张帆说道。 截至当前,我省所有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建立了医联体。它们优化了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福州市第一医院医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闽侯一个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手术患者,由于医联体内县级医疗机构无法医治,转入福州市第一医院救治。按照医联体组织规定,她的新农合报销比例参照参合地县级医院政策执行。在住院总费用为124629.59元的情况下,她的自付费用只花了56493元(含支架自付部分)。若其自行前往福州市第一医院治疗,则需自付86015元。 探索多种医联体组织模式构建分级诊疗有效载体 在三明尤溪县,记者看到了医联体探索的另外一番景象。 尤溪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联合组建成了总医院,下辖15个分院(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4月21日,总医院正式挂牌运行,9月底全面接管乡镇卫生院。为扩大受惠面,总医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部,卫生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站,实现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尤溪县总医院院长杨孝灯介绍。 由县级综合医院与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整合的这一模式,在全国是首创之举。 “原来只能在县里看的病,现在卫生院也能解决了。”尤溪县梅仙镇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肖金华感受到了实惠,一年下来还能省去上千元的医疗费用。 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而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正是有效载体。福建在这一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记者从省卫健委了解到,这些年来,我省在医联体的组织模式上,探索出“两个类别、三种模式”,即紧密型和非紧密型两个类别,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县域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和非紧密型医疗协作联合体三种模式。其中,非紧密型医疗协作联合体涵盖了省市县医联体、医疗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模式。 截至去年底,我省构建各级各类医疗联合体302个,其中医疗集团21个,医疗共同体9个、专科联盟1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23个。根据《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2020年,全省所有的二级公立医院和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培育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 高端技术柔性入闽 缓解看病难、看专家难,福建的探索脚步并未止步于医联体的建设上。 40岁的吴明(化名)有个很真实的经历。 今年11月16日,他被诊断为肢端肥大症,也就是得了生长激素型的垂体腺瘤。该病首选治疗为手术全切除肿瘤,但吴明的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侵袭入一侧海绵窦,很可能手术后不能缓解。 若在以前,吴明肯定得去“北上广”碰碰运气。最终,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完成了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王镛斐教授亲自为他“操刀”。术后3天出院时,他的生长激素值达到缓解区间。 吴明的便捷就医体验得从院士工作站说起。2016年10月20日,福建医大附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签订了院士工作站协议,以“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与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开展合作,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和微信便捷会诊通道,提升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技术水平。 福州、莆田、龙岩、宁德……近几年,全省多地医疗机构陆续建立起院士工作站,疑难杂症患者的长途求治之苦得到了缓解。 除了院士工作站,厦门市还摸索了一个新路径:当地部分三级医院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规划,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及其学科团队骨干,组建以名医姓名冠名的名医工作室。 “目前,首批批准建设30家。”厦门市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姚冠华说,将名医的临床经验更好地应用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为厦门及周边地区的疑难重症患者带来便捷,正是其中一个初衷。 就在11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厦门成功实施了两台“冠脉介入治疗”手术。 岁月无声,一条缓解八闽百姓看病难、看专家难的“绿色大通道”越发宽阔。 |
相关阅读:
- [ 11-02]福州台江区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眼健康促进联盟
- [ 07-11]福州组建抗洪抢险医疗卫生队 24小时待命防台风
- [ 06-07]五四北片区布局多个医疗卫生项目 满足居民需要
- [ 03-23]福州全力推进13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
- [ 01-29]人大代表关注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建言加强人力、物力投入
- [ 01-29]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乡村卫生所健康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