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福建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
省委书记于伟国来到龙岩上杭县才溪镇,进村入户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福建日报记者 郑杰 摄
回首2018,50项重点改革任务和66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基本完成,2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顺利实施……福建全省上下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成绩背后,是全省上下激荡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的决心和担当,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定的改革意志和战略定力。
航船定向,关键在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和关键。
新时代的改革,更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党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
去年初,主动对标中央,福建将“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名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半年又改为委员会,并将省委改革办单设作为省委工作机关。名称之变,是深化,更是升华,强化的是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科学谋划“改什么”。省委统揽全局,把好顶层设计关,严格对标中央改革部署,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福建改革方案——
站位全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研究推出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改革举措,勾画改革发展“路线图”;
研究审议年度改革工作要点,确定重点任务和重点突破事项,建立年度“总台账”;
组织谋划重大改革方案,26份重要改革文件,形成清晰明确的改革“施工图”。
统筹推进“怎么改”。一整套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协作机制,推动全省改革同向同步、同频共振。
在改革推进上协同。不同改革主体间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各专项工作小组牵头抓总,各地主动认领省委深改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各级改革办“帮忙不添乱”、“介入不陷入”。
在改革服务上协同。时间紧,任务重,不同层级的改革服务加强上下联动,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改革服务机制。
在政策配套上协同。坚持先立后破,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先行保障和引领推动作用,把改革的制度性成果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执法条例草案,在三个自贸试验片区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有章可循;一揽子修改无线电管理条例等5项法规,废止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6项已不适应改革发展法规。
压实责任“谁来改”。省委紧盯责任主体,抓住“关键少数”,一条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把抓改革、抓落实的责任一级一级分解、压力一层一层传导。
既做改革促进派,更当改革实干家。
省委书记于伟国带头涉“深水”、闯“险滩”,主持召开六次省委深改委(组)会议,作出批示64次,深入基层调研31次,亲自研究推出改革文件23份,重大任务、复杂问题亲自挂帅、亲自协调,推动改革精准施策。
2018年11月27日,省委书记于伟国先后深入福州市长乐区、台江区调研。(福建日报记者 郑杰摄)
省长唐登杰多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细化落实方案,加强统筹调度,强化督促检查。
每位常委挂钩联系1-2个有特色亮点的改革试点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全程参与、统筹协调改革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革故鼎新、守正出新。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自我革命。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优化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
机构改革,被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实质上就是科学配置党政部门权力、明确职责,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领导各方面工作的新格局。
此轮机构改革,我省最终设置的19个省级党委机构、41个省政府机构,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