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福建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何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仅检验改革者的勇气,更考验改革者的耐力与智慧。
问题导向、复制推广、推进落实,省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机制”,从改革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
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和目标,为全国改革探索经验,福建责无旁贷。
青山绿水是福建的靓丽名片,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花落福建,既是中央赋予福建的重任,也为福建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注入强劲动力。近三年来,《福建方案》确定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组织实施,22项在实践中已转化为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12条主要流域建立统一规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涌现了漳州“生态 ”绿色发展模式、南平“生态银行”等一批基层首创的试验创新成果……
漳州碧湖生态公园里的亲水栈道 游斐渊摄
福建基本实现了中央要求的“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
对外开放兴则福建兴。自贸试验区,被寄予了建设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厚望。
“没有自贸试验区,就没有我们的新业务。”东北理光(福州)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丛感叹,多亏了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公司才能顺利投产复印机再制造项目。
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开放红利越来越多。118.04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成为深化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苗圃地”:挂牌以来,共推出实施13批339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18项,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照一码”等重大举措在内,6批136项创新成果由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
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今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中,福建迎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
一声汽笛划过雨幕。去年12月底,“丝路海运”首班满载1000个集装箱货物的船舶从厦门港海天码头出发,驶向菲律宾。
2018年12月24日,“丝路海运”首班载满着1000个集装箱货物的中远海运货轮从厦门出发。
这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将努力打造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经贸交流新平台、新枢纽。
务实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与沿线国家签订多个合作备忘录,推进海陆空设施联通,双向投资和贸易更加热络,民心相交越走越近。
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在深化两岸融合中大有可为。
来自台湾的朱倚谅是平潭大厝基村村委会执行主任,给村庄注入了很多台湾管理理念。村民们觉得这个台湾来的“村长”不是“花架子”,可以让家乡变样。看着村民的笑脸,朱倚谅觉得自己没来错。
深入实施“一岛两标”,以对台融合为主线,率先实行台车入闽、卡式台胞证、五年免签注等创新举措,平潭,正全力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对台“31条意见”,省级层面出台了66条具体举措,推动落实台企台胞在投资、贸易、资金及通关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2018年9月3日一早,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奕廷领到了福建首张台湾居民居住证。(福建日报记者王毅 摄)
2018年,福建完成189项中央和国家部委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中央赋予的“多区叠加”政策“好牌”,福建日渐打出发展“好局”。
改革敢字当先,改革落实在人。
允许改革有失误,但绝不允许不改革。去年6月,《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了容错纠错八种情形,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改革攻坚的主战场,广大干部无需再“一手拿剑冲锋,一手拿盾自卫”,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育、考核、选拔、管理、激励的制度链条;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号召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八闽大地的改革开放大潮中;
发挥科技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正在酝酿。
做好“人”的文章,既要用对人,也要管好人。
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党的生命线。
以省委名义下发的落深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文件,认真落实“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要求,明确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27条具体措施,给出了管党治党的“福建答案”。
2018年2月2日,福建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委组建任务。(福建日报记者郑杰 摄)
纪检监察领域,省市县三级监委全部完成组建挂牌,《监察体制改革业务运行制度框架》确立,建立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络,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正在构建。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抓督察正是推进落实的重要抓手。
不只看出台文件多少,更要看落地有多快;
不只看任务清单有多厚,更要看解决问题有多少;
不只看表态调门有多高,更要看所在地方和部门工作变化有多大……
省委深改委统筹、专项工作小组牵头、各市县(区)作为主力军,我省打造了一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督察链条,并通过丰富督察形式,“晒账单、导压力”,聚焦“抓落实、见实效”。
本着务实、精简、高效原则,年初制定改革工作要点时,年度督察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附件。
中央20项督察重点基础上,我省自加压力,部署安排15项督察重点,严格控制督察总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基层负担。
一批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的关键改革得以落地:
全省港口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多年,“老大难”问题在强力推动的港口省级统筹改革下最终打破行政区划,实现港口整合。
协调省市两级,几经修改规划,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两个重大民生项目立项开建……
各地市也发挥主力军作用,对本地区改革举措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泉州“全周期”跟踪督察,对新型城镇化改革、“海丝”先行区建设、群团组织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专项督察;
宁德对教育卫生、国企国资、乡村振兴等实施难度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任务开展集中督察……
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实实在在的发展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检验和印证了改革成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纪念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新优势。
时代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更有理由坚信,新的时代,福建必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开启一段更加辉煌的改革新征程,使改革成为新福建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郑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