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首府客家菜 千年宴犹酣

2019-03-25 08:14: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三角豆腐饺被端上桌,豆腐皮在箸尖微颤,鲜甜味在舌尖开花。春日傍晚,在长汀县店头街,记者慕名品尝了正宗长汀客家菜。

用稻草绳捆绑五花肉蒸煮而成的稻香肉颇受欢迎。

一条改良路 一颗传承心

改革开放以后,长汀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数激增,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东风吹进了闽西大山,五湖四海的菜系悄然改造着本地人的味蕾。

长汀客家菜馆“皇廷一号”位于长汀县城,厨师长付桂水在业内颇有名气。“我刚入行时是我们做啥乡亲吃啥,现在大家品尝的菜系多了,对味道更加挑剔,变成了顾客下单我们定制。”从业20多年,他见证了这些年长汀客家菜的变化。

付桂水介绍说,包括长汀菜在内的客家菜“野、粗、咸鲜”特点显著,许多食材取自大山中的野味,分量大且摆盘简单,菜品口味单一,以咸鲜为主,“客家菜相比花样繁多的闽南菜、闽东菜,精细度不够”。

在一次厦门的厨艺交流中,计位销售的葱烧海参对付桂水触动很大。回来后,他将淮山糕等大份菜改为计位甜点,样式也更加精致。付桂水说,如今在长汀,动辄用盆装的大份菜已很少见,折射出的是顾客导向、健康至上的烹饪观念。

麒麟脱胎是长汀的一道传统名菜,是在猪肚内逐层填入乳狗、麻雀、野山参等清蒸而成。许多食客不喜野味,又希望品尝地道菜,怎么办?“将狗换成鸡、麻雀换成鸽子,保留传统的烹饪手法,风味不变,结果大卖。”付桂水说。

临近饭点,记者随付桂水走进后厨。几名厨师正认真制作酿豆腐,案上放置着干贝、鱼馅、虾滑等馅料。“从前酿豆腐的馅料都是猪肉末、大葱等,这几年为满足食客需求,也加入海鲜。”付桂水说。

在付桂水看来,创新的基础是传承。他表示,每天都会仔细检查食材,确保来源正宗,“例如河田鸡,就必须检查鸡冠的分叉。持之以恒,把祖宗传下来的名菜传承好、发扬好”。

长期以来,长汀客家菜就肩负着传承客家美食的使命。2016年,长汀成立美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领导担任组长。“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模式化市场运作、举办美食节等,传播客家美食,助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丘思百说,近年来,长汀积极招商引资,大量社会资本涌入长汀美食产业。

截至目前,长汀在县城设立了6家“汀州味道”和“汀州米粉”美食旗舰店,统一规格,标准化建设,打造统一招牌;还在长汀腾飞开发区规划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用于河田鸡、长汀米粉、豆腐干等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如今,长汀客家菜产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去年年产值突破12亿元。在闽菜中,“首府菜”发展势头正盛。

一张出海帆 一块金招牌

外出创业开餐馆的长汀人,是推广客家味道的一股重要力量。

长汀县大同镇人周观荣是长汀客家菜走出去的早期代表。“1998年,我在泉厦高速公路边开了第一家快餐店,服务过往旅客,定位还比较模糊。”他回忆说。此后,周观荣瞄准家乡菜,先在泉州市区开了一家长汀客家菜馆,随后在2007年进军福州,将餐厅命名为“崇三楼”。

“‘崇三楼’是清代汀州府的一家老字号,打出这块金招牌是想传承好以长汀为代表的客家菜,让更多人尝到正宗的‘首府美食’。”周观荣认为,家乡菜的优势是食材品质好,为保证质量,扩张也要稳扎稳打。目前,“崇三楼”经过整合升级,在省内已有4家分店。

今日的城市,年轻人已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传承了上千年的长汀客家菜如何征服年轻一代的味蕾?

走进位于福州闹市区的“麦大叔”客家餐厅,时尚的装修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在装潢上借鉴了小清新风格,设计了贴合都市生活的菜单,打造适合年轻人的长汀客家菜。”品牌创始人赖其辉告诉记者。

“80后”赖其辉是新派客家餐厅的代表。“有一次我去台湾出差,参观了王品集团,深感传统客家菜餐厅与台湾餐饮经营上的差距,提升的空间很大。”他说。2013年,赖其辉辞去外资企业高管的工作,投身餐饮行业。

赖其辉说,他的第一家餐厅就开在福州大学旁边,主打长汀客家私房菜。创立之初,菜式和装修上都偏传统。

“时尚健康是现代都市餐饮业的主流,并且福州人喜欢清淡口味。”赖其辉说。2016年,他以传统长汀客家菜为基础,博采众长,糅合其他派系客家菜的精髓,创办了新式客家菜餐饮品牌“麦大叔”。

“在大城市做餐饮,特别讲究标准化。味道稳定,才能吸引回头客。”为此,赖其辉定下“食材定律”,即定人定点定方法,根据消费者口味,推出少油少盐的菜肴;联合老家的种植养殖基地,定点供应食材;烹饪采取标准化流程。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目前,“麦大叔”品牌连锁店增至三家。

随着长汀客家菜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水涨船高。2018年9月,长汀经典名菜白斩河田鸡获评中国菜省籍地域经典名菜。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