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强力整合两岸文化、战地文化、滨海文化等独特资源,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宜居宜业更宜游—— 小村大变 东南网4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谢佩龙)“变化太大了。”到过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的人,都会发出如此感慨。 道路变宽了,村子变美了,沙滩愈发洁净了……最重要的是,来此参观旅游的人越发想住下来,慢慢品味这个独特的小渔村。 站在围头村月亮湾举目东望,哑铃状的金门岛横卧碧海,肉眼可见岛上发电风车随风转动。 5.2海里,这是围头村和金门岛的距离。位于晋江最南端的这个小渔村,是祖国大陆距金门最近的地方。 围头村部是一座展览馆,这里有保存完好的真实景物,讲述着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记忆。 1958年攻打金门的“八二三”炮战,围头是主战场。村里民兵悉数参战,洪建财是其中之一。时年16岁的他因赤脚肩扛两枚炮弹的新闻照片为人熟知,被称“战地小老虎”。 硝烟散去,围头与金门的交流不可避免。“同在一片渔场打鱼,怎能不打交道呀。”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建财说。起初围头的渔民和金门的渔民相遇,双方会拿出茶酒,共饮聊天。乡音亲切,风俗相同,信仰相通……围头与金门的民间联系从未间断。 1992年,围头村被省政府确定为海上对台贸易试点,民间贸易迎来井喷式增长。据说鼎盛时期围头与台金澎的年度贸易额超过亿元。围头,成为海上最早实现“小三通”的地方。 热络的商缘促成了姻缘。这些年来,围头村有不少女儿嫁到金门,金门嫁到围头的新娘也有好几位。 去年8月,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管道入海口就在围头。“30多年了,围头嫁到金门的女儿们,终于喝上了娘家水。”当天的围头村沉浸在喜悦之中。 从通婚到通水,围头村成为两岸融合的先行者。应通尽通,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如今的围头村,强力整合两岸文化、战地文化、滨海文化等独特资源,通过党建引领、致力创新,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海峡第一村”。 昔日炮战的遗存,化身为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青少年前来研学参观。战地公园、毓秀楼、战地文化广场等,串成西线战地观光带。位于东线滨海休闲带的月亮湾、金沙湾也成为打卡地,眺望金门,品尝海鲜,十分惬意。“我们正在打造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告诉记者。 拥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16个“国字号”,及福建省首批闽台乡村旅游实验基地、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等20多个省级荣誉,围头村可谓十年磨一剑。 洪水平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围头村就制定了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发展蓝图。从环境整治入手,以文化为魂,一步一脚印,凝聚起全村合力,围绕战地文化、对台文化、渔村文化、滨海文化、海丝文化,整合优势资源,以党建为统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项目,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这些年,围头村推出“渔业生产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造近3.5亿元产值,集体收入逐年增长,村民口袋越来越鼓。2018年,围头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7万元。 围头港头,古渡口边,一座五层楼的外墙上,大红的双喜十分耀眼。 这座曾经的民兵哨所,如今成了“围头新娘”主题民宿。主人张江灿正对民宿进行标准化改造,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客流高峰。 “很多从台湾过来考察、旅游的人,都喜欢住在这里。”作为台湾晋江商会副理事长,张江灿2015年就把自己在金门的蓝莲花民宿引到围头,他的很多台湾朋友看好围头的旅游资源,想过来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洪建财最近也合计着在自家楼房开一家民宿。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老营长”民宿。一来他就是战争与和平的亲历者,冤家变亲家的当事人,故事性极强。二来他家与战地公园一墙之隔,主打战地主题民宿再合适不过。 洪水平说,目前他们接到十几个想在围头开民宿的合作意向。村两委的规划是,民宿发展要围绕和突出战地文化、围头新娘、滨海三大元素,走差异化发展路线。七匹狼集团投资1.5亿元的金沙湾海景精品酒店将在5月动建。 乡村旅游,就像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带动“海峡第一村”围头走上发展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讲到,两岸要应通尽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围头村将继续精心运作好已有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不断拓展活动内涵,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努力打造成为台湾同胞登陆的‘海峡第一村’。”洪水平信心满满地说。
|
相关阅读:
- [ 03-27]清华大学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福鼎
- [ 03-13]汇聚磅礴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从全国两会看乡村振兴新图景
- [ 02-22]尤溪口:八闽最小镇的“渔乐”生活
- [ 02-21]广东省委书记:推进乡村振兴 三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 [ 01-12]福建:聚焦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改革
- [ 01-10]【年终述评】福建乡村振兴:创新特色产业培育机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