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福建这份文件事关“三创”,专家学者热议点赞

2019-05-29 07:34:06 李珂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文/图)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印发《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广大专家学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梁成都:开放共享,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福建刚出台的《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均为大力推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创造、建设推进指引了方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联席总裁、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成都博士说。

宁德时代致力于先进动力和储能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建设,近5年持续投入研发经费超50亿元,已建成“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高子电池企业重点实验室”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测试验证中心等,具备丰富的科研平台资源。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一流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梁成都说,自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来,宁德时代作为组建单位,举公司上下之力量投入建设。目前,工程中心拥有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已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他透露,工程中心以电池产品技术等四大模块为主要研究方向,拟建设国际一流技术创新平台、引领智能化示范与标准研制、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才能更好地提升全产业链的核心竟争力。”梁成都表示,下一步,工程中心将着重努力通过向行业及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专项测试服务,开放共享,带动整个行业检测检验能力的提升,进而从技术和质量两方面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力争建成世界一流的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创新平台。

汪凤翔:支持研发机构 促进深度融合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副所长汪凤翔研究员

汪凤翔于2014年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来福建工作,是泉州装备所引进的第一批工程技术类海外人才。他说,泉州装备所从零起步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汇聚了大批高层次人才,70%以上学科带头人从德国回来,该所重点面向福建省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产业实际需求中发现和凝练重大创新课题,已成为福建省智能制造领域唯一“整建制、成体系”的科研“国家队”,目前与省内15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已实施研究课题100多项并实现工程产业化。

“当前,泉州装备所发展势头非常好,正在与泉州市开展新一轮的深化合作,这也是我省建设智能制造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基础。”汪凤翔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将依托泉州装备所建设福建智能制造学院,建成后将更加有力的引领和支撑服务福建地方产业,形成科研教育产业有机融合的良好格局。

“我深刻地感到,良好的研发合作机制是研究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最有效的促进剂和粘合剂。”汪凤翔建议,省里结合泉州装备所的特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按照“一所一策”的方式量身定制一套特殊政策,参照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全球知名应用技术研究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全球视野、更大的气魄、全新的体制机制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航母,为支撑服务我省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周涵韬:建高水平实验室 实现科技领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搭建大平台,方能聚集大需求、组织大团队、做出大贡献。”厦门大学石墨口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周涵韬认为,我省适时出台了《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划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福建省实验室,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我省实现科技领跑和产业突破,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大楼全景图

2016年,由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三方共同建设“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为国家级实验室奠定了基础。周涵韬介绍,当前,按照我省部署,厦门市与厦门大学启动筹建“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嘉庚实验室),该实验室立足承担国家使命,以能源材料领域的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布局高效能源存储、低碳能源系统、未来显示技术三大主攻方向,打造科技与产业创新体系的战略支撑力量。

他说,目前,嘉庚实验室已聚集了5位院士领衔的15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厦大翔安校区建成7万平米的能源材料大楼,配备洁净实验室、产业研发实验室等领先的研发环境。投入近2亿元建设亚洲首座无噪音精密加工和表征实验室、微纳加工平台、谱学及纳米成像平台、原位电子显微平台、智能计算平台、超级干燥室等公共支撑平台。

展望未来,他表示,到2023年,嘉庚实验室将累计投入30亿元,建设一批世界领先、产业急需的研发设施,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采用与战略型平台相适应的新型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力争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地方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为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作出关键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