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走进晋江校园:培养守艺人让绝活不“绝”
2019-05-30 09:49: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高甲戏演员为同学化妆。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东南网5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陈文经/文 林熙/图) 晋江市青阳街道象山小学把“小高甲”作为办学特色,已持续十余年了。高甲戏编入校本课程,校服上融入高甲元素,编撰高甲操,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高甲文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段都有学生学习高甲戏,学校成立了高甲戏剧团,请来晋江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员授课,将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现在学校小高甲剧团已能完全承担每一场戏剧演出,戏剧前台和后台学生都能承担下来。 在象山小学一到二层楼的墙壁上,喷绘着11年来到晋江市参加各类演出的照片,同学们丰富的表情和灵动的小身板把柯派丑行表演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高甲的诙谐喜气感染着每一位观者。在闽南“戏窝子”晋江,象山小学的“小高甲”远近闻名。 “我们设置小高甲校本课程、建立兴趣小组、成立高甲戏剧团,就是要让更多孩子了解并喜欢上高甲戏。优秀乡土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可以温润孩子们的心灵,可以培养守艺人,让绝活不‘绝’。”象山小学校长洪玉惕说,从1999年将高甲戏引进校园的20年来,象山小学不断克服生源不足、专业师资紧缺等现实困难,使“小高甲”不仅成为学校美育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办学特色,更扛起了高甲戏这一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的大旗。 象山小学,位于晋江市老城区的青阳街道象山社区。这个老牌社区,1000多人口就有两个地方剧团,在这里,经常能听到最原汁原味的高甲戏。高甲戏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和很多优秀本土传统文化一样,高甲戏也面临着由于年轻一代喜好断层的传承难题。浸染其间,象山小学的学生对于高甲戏非常熟悉。 1999年,社区艺芳剧团林金杯老师的热心撮合,引高甲戏入了校园。“开始只是孩子兴趣班的学习排练,后来意识到高甲戏是闽南戏曲文化的瑰宝,更多的家乡孩子需要普及。”洪玉惕说,她和她的前任认为,只有借助系统教材进入课堂,学生才有可能对高甲戏有系统了解,才可能普及,文化传承和坚守才有可能。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兴趣特长的老师和聘请的高甲戏专家组成。象山小学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大量高甲戏文献,参观走访了泉州艺校、晋江高甲剧团等地,访问了许多高甲艺人。一年后,一本结合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南海明珠 高甲风尚》问世了,内容主要包括“高甲戏的概述”“高甲戏的演变”“高甲戏名伶传”“高甲戏化妆艺术”“高甲戏音乐”“高甲戏基本功训练”“高甲戏女丑十八法”等内容,学生可以从中了解高甲戏的由来、发展的历史,高甲戏曲音乐等,为高甲戏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洪玉惕说,这本校本教材已经入围省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教材。 为了寻求到专业支撑,让高甲特色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学校“走出去,请进来”与剧团共建,与剧团演员签订聘请协议书。定期邀请晋江高甲剧团的专业演员到校作专题讲座。“晋江高甲剧团每周都会派专业演员到学校为学生进行高甲形体教学、后台乐器培训等。每次学生表演节目,剧团都会派演员为老师和小演员们指导并化妆。学校也经常组织师生前往剧团学习技艺。”象山小学高甲教研组长林桂花老师说,专业师资的保障,保证了课堂的实效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