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学生到海原县和隆德县支教:世界那么大 我想带你去看看
2019-05-31 08:39: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20年来,厦门大学212名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海原县和隆德县支教—— 世界那么大 我想带你去看看 5月28日,隆德县第四中学。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洒在早读的孩子们身上。 厦门大学研究生黄真真和她的队友,也散落在各个绿荫中,跟着读。他们觉得,此时的校园是最美的。 自1999年起,厦门大学先后派遣了20届共212名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海原县、隆德县支教。支教队员们授业、解惑、助学、励志,赢得师生们的美誉。 忙得快飞起来了 “同学们,《乌苏里船歌》歌唱哪个民族?” “赫哲族。” “对了,请把美好的事情放在自己的脑海里。” 《凤阳花鼓》音乐课正在进行中,潘苑先是弹着钢琴领学生学唱,再教花鼓的敲击方法,然后讲解凤阳花鼓的风土人情。 潘苑的音乐课就是这样的。除了教课本上的知识外,她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秒,普及音乐知识,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 隆德县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不识乐谱,这让潘苑很着急。 在一年的支教中,她恨不得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 学校缺少音乐老师,毕业于音乐专业的潘苑来到学校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1个人代七年级10个班的音乐课,每周十几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还负责学校的合唱团和周末兴趣班。虽然辛苦,但潘苑乐此不疲。“去年,隆德县举办青少年合唱艺术节,潘苑6时出门,21时回到宿舍,忙得快飞起来了,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队长黄真真笑眯眯地说,潘苑负责的合唱团连续两年获合唱艺术节第一名。 忙是厦门大学支教队员普遍的写照。 埋下一粒向上的种子 “支教仅剩2个月了,我希望埋下一颗向上的种子,静待开花结果。”黄真真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在隆德四中代《道德与法治》课。 支教团队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上课、备课、晚自习、批改作业、监考、改卷,潘苑等5名队员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阳光明媚的午后,隆德四中绿地里,一个大男孩带着一群孩子,在研究青草红花。“这三叶草咋还有四片叶子,这株咋还有六片叶子?”孩子们好奇地寻找、提问。“这就是课本上说的基因突变的结果……”大男孩回答。 这个大男孩名叫舒楠,是厦门大学支教队隆德分队唯一的男生。 在山区,大多数学生小学没有上过信息课,中学机房里装着先进的一体机,但学生们还在用一根手指试探着打字。 厦门大学研究生武晓琳手把手从打字教起,悉心教导学生制图、制表、绘画。她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固原市首届“和教育杯”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同学们的参赛作品均获得奖项。 在海原一中,厦门大学研究生刘思宇也在学生们心中种下向上的种子。 高一学生张彦梅以前沉默而自卑。支教不久,刘思宇就发现,这个女生很喜欢唱歌跳舞,内心充满热情。 刘思宇通过走访得知,张彦梅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体弱多病的母亲养育她和弟弟妹妹,家庭十分贫困。但她对音乐、舞蹈有很高的天分。 刘思宇在海原一中创建了60人的合唱团,并组建了无伴奏纯人声四声部乐团,将张彦梅吸收为乐团成员。在刘思宇的悉心指导下,张彦梅的音乐天赋很快被激发出来。 以前她以为唱歌就是反复跟着原声唱就能唱好,刘思宇教会了她怎样唱高音、怎样唱低音,唱歌中怎样保护嗓子,唱歌时要把每一个字、每个调都唱出来,唱清楚,不能滑过去,她才知道唱歌有非常多的技巧。“刘老师唱歌非常棒,我要努力练习,希望能像老师唱得那样好。”张彦梅给自己定了个目标。 如今,乐团成员进步明显,个个都能单独识谱单独唱。刘思宇将这个山区中学女子乐团演唱的多声部作品发到微博上,网友好评如潮。 |
相关阅读:
- [ 09-11]鼓楼向甘肃定西岷县派出第三批支教教师
- [ 08-23]一位援藏教师的支教印记:我和高原有个约定
- [ 08-13]李友茂宁夏同心支教摄影展在泉州展出
- [ 08-02]清华大学师生来浦城支教
- [ 01-17]团市委招募冬令营支教志愿者 陪流动儿童过寒假
- [ 10-23]福建322名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获省级补助
- [ 10-16]322名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获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