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9-06-05 09:17:23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阐释好中国道路

□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令国人振奋,也让世界瞩目。找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阐释好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一、弄通中国道路的“道统”

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就必须搞清楚中国道路的“道统”,就必须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说清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脉”到底是什么。在中国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在坚守马克思主义“道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

二、说清楚中国道路的“智慧”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方案都是“器”,归根结底是源于中国智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人民的需要和要求不同,他们谋求发展造福人民的具体路径当然可以不同。基于西方理性主义原则开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确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况,但是,其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例如生态危机、人与人关系紧张、自我身心之间的对立等等,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其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心物不二、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恰恰可以和现代工业文明优势互补,为人类命运指向光明的前景。

三、讲明白中国道路的“意义”

正是因为搞得懂中国道路的“道统”,我们才能在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基础上,更加坚信中国道路蕴含的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才能够紧紧抓住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使得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辉煌,从而使中国道路不仅是立足于现实而且是指向未来的,从而具有了历史意义。正是因为说清楚了中国道路的“智慧”,才使得中国道路不仅在当代中国具有地域性的特殊性,而且具备了当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性,从而为别的国家和民族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原则,从而具有了世界意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

□陶文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悟原理,首先就要学原著。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是把握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最基础工作。系统学习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学习纲领性讲话;二是学习专题性讲话;三是学习系列重要讲话。

一是纲领性讲话。有关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学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的纲领性讲话:2013年和2018年两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众所周知,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当选为总书记,2013年是新一届党中央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的重要讲话,对于宣传思想工作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讲话中关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关于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于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关于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关于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关于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等,对宣传工作中最重大和最紧迫的问题做了科学系统的回答,有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论述,有关“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理有据有节开展舆论斗争的论述等,极为鲜明、耳熟能详。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1日的重要讲话,对于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守正创新的意义。这次重要讲话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成就,提炼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九条规律性认识,即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其是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是当前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总指针。

二是专题性讲话。有关宣传思想工作,还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涉及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重要场合的讲话。这包括但不限于,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还有多次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等等。这些专题性讲话,深刻阐述了各个方面工作的重要问题,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是系列重要讲话。有关宣传思想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部系列重要讲话。不很好掌握全局,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局部。仅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还不够,要将之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局中把握。我们学习得越多,眼界就越宽广,胸怀就越博大,就更能准确地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更能自觉地服务中心、围绕大局、担当使命。(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郑传芳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是极大的鞭策和鼓励,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哲学社会科学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与精神现象的科学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尽管学科门类繁多,其繁荣发展离不开各领域各学科专家学者们的艰辛努力,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是由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二、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是由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与精神现象,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国家机器、国家治理体系相联系,也体现和反映其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要解决思想指导、价值追寻和基本政治立场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我们的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是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

三、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所决定的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实现这一重要作用负有重大的责任,需要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也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所决定的。

四、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需要艰辛努力和认真实践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和重大的任务。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坚定对党和人民的立场,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了解百姓生活状况和民情民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要深入学习和准确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勇于创新,在研究领域上拓宽,在学科内涵上深化,在生动阐释上发力,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明大德、立大德,努力做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作者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力作

□章绍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为民族歌剧《与妻书》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我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国民族歌剧的传统。对于歌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不是盲目的崇拜和模仿照搬西方歌剧经典,而是在认真研究他们的艺术规律,学习他们有益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中国戏曲学习(我在创作本剧时重点认真学习了福州闽剧和广东粤剧的音乐),向群众喜爱的民族歌剧学习,努力表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内涵和时代英雄高尚的精神世界,让歌剧这一便于国际交流的艺术形式富有福建地方特色,富有中华文化内涵,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从而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同时,我们的创作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的,要发自内心地爱人民、为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在为故事影片《樵夫俊波》创作主题歌《我心如初》时,我首先是被廖俊波的事迹深深感动,同时感到他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他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在歌中努力表达他的这种感情,从一杯茶、一条山路这些乡村常见的事物中写他的情怀、写他对老百姓的爱。同时,我又使音乐具有闽北山区的风格,有亲切的民间音调,有拉家常般口语化的节奏,努力做到既有观众喜爱的形式,又能准确表达廖俊波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与百姓水乳交融的情感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我们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一步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努力铸造时代的黄钟大吕,为福建、为中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艺力作。

(作者系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音协名誉主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