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闽侯“我爱非遗·暑期第一课”开课 省级非遗喜娘习俗走进中小学生心间

2019-07-24 08:34: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近日,“我爱非遗·暑期第一课”闽侯非遗传承课堂在闽都民俗园举行,省级非遗喜娘习俗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陈氏三姐妹在闽侯非遗传承课堂上表演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近日,“我爱非遗·暑期第一课”闽侯非遗传承课堂在闽都民俗园举行,省级非遗喜娘习俗受邀参加此次活动。“陈氏三姐妹”作为“喜娘文化”传承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传统仪式中学习到担当与孝道,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重礼节、知责任的种子。让中小学生接受喜娘文化的熏陶,这是陈氏三姐妹为推广喜娘文化的一个跨步。近来,喜娘习俗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如何,来听听陈氏三姐妹的传承故事。

一个小时的体验课程内,三姐妹为150多名学生进行授课,介绍了喜娘文化以及她们的工作内容。孩子们跟着老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端着茶杯,呈送,低头递茶并说着贺词“爸爸妈妈请喝茶”。

为了让活动更有体验感,她们邀请了两位学生上前扮演新人,演示婚礼过程。现场将原有的插花仪式改变为献花,让孩子们明白出嫁意味着被接受为新家庭的一份子,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奉茶是为了教会孩子懂得感恩,也谨遵孝道……

据介绍,喜娘在福州方言中俗称“伴房嬷”“伴房妈”。以前的人结婚较早,婚前男女双方都没见过面,所以通常会请一位喜娘在婚礼上陪伴新娘,教授礼仪,让姑娘在出嫁时不会过于紧张。随着现代人对于婚礼要求变化以及西式婚礼的冲击,传统婚礼习俗已经变得简约,但在喜娘的坚守下其中蕴含的孝敬父母、承担责任、相敬如宾等精神内涵丝毫不减。

“你看,这是我们筹办过婚礼的地区……”在福州市喜娘协会的办公室中,三妹陈秀兰指着一张挂在墙上、不同的省份用“喜”字标记好的中国地图对记者说道,“每个地区的婚礼其实都有‘喜娘’的存在,只是称呼与职责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一传统不被遗忘。”

谈到为何会做喜娘这一行当,三姐妹表示当初是因为自己母亲的言传身教而加入的。祖辈是喜娘出身,到她们已是第四代传承,而她们又将传承人发展为第五代。虽然福州的喜娘文化已被列入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承与发扬的道路依旧艰难。陈秀兰坦言道以前的喜娘文化程度较低,在婚礼上只会“喝彩”或做一些低俗的“喜庆事”,导致很多人对喜娘存在误解。她解释道,喜娘不只是会“喝彩”的“工具”,更是婚礼气氛调和的关键所在,也是将新人引进婚姻的指导性人物。一个合格的喜娘不止要学会“喝彩”更要有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应付自如的本领。

为了传承喜娘文化,也为了提高喜娘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陈氏三姐妹在多个方面进行着努力。参加电视节目,进行极力宣传;成立福州喜娘协会,做行业的牵头人;举办培训班,提高喜娘综合素养;赴各地进行宣讲,促进不同地区喜娘的交流合作……

未来,她们希望能将走进更多的校园,将喜娘文化传播给下一代青年。向更多人讲解传承、接纳、担当、责任与孝道,让更多人了解喜娘文化,传承喜娘文化。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