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中外两位电影大师榕城“论道” 对话镜头“美学”

2019-10-18 19:54:17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论坛现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论坛现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0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下午,第六届丝绸国际电影节第四场论坛“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异同——镜头美学论坛”在福州举办,中外两位电影大师榕城“论道”,聚焦镜头美学,共话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异同。

 土耳其国宝级导演、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努里·比格·锡兰,近几年来佳作不断,迄今为止23年的导演生涯里,他拍摄了《远方》《三只猴子》等9部电影及两部短片,6次入围了戛纳,4次获奖,其中一次金棕榈大奖,一次最佳导演,两次评审团大奖,而且常常身兼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剪辑、演员等职。

 作为当今艺术电影界最具个人影像风格的导演之一,锡兰极其擅长声音和画面的诗意营造。在论坛的发言中,他解析了自己独特的镜头语言,分享了电影拍摄中一些真实的心路历程,也对艺术内涵的追求和电影的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锡兰看来,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没有相关性,他们两者之间是泾渭分明的状态,“商业电影背后的动机就是赚钱,没有办法去追寻真理之类的内容,而艺术电影的导演就像术士一样要去追寻真理和现实的内容。”

不过,中国影视摄影界的“泰山北斗”、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长穆德远则有不同观点,他认为,电影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不会去划分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电影一出生就带有铜臭气,电影就是要挣钱的,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掏钱来看电影,才有电影工业的发展。”穆德远说。

在论坛上,两位电影大师还从电影镜头解构、电影语言中的情感与文化诉求、观众视觉审美培养等角度,探讨了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对摄影技术的要求,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在谈到电影画面时,穆德远表示,电影是用影像和声音讲述的故事,画面决定着电影的品质,而不是思想内涵决定电影的品质。镜头对于创作者而言就像写作者手中的笔墨一样重要,而电影语言不仅刻画了不同的画面,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诉求。

 锡兰在谈到电影学习时介绍说,他在大学读的电气工程专业,没有去专业电影学院上过学,而是看了各种各样的电影。他认为,电影业最好的老师就是实践,要自己去亲身尝试拍电影,从不同的电影中学习镜头和画面语言。 “刚开始拍电影,要一遍一遍尝试,建立起自信,但对电影不能太自信,电影应该要保持一定的模糊度,一定的含蓄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