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9-10-26 17:03: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东南网10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10月25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岱一,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毅泰,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福泉,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林菁,通报本次的“农博会·花博会”筹备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海峡两岸农博会已举办10届、花博会也举办了20届,农博会·花博会在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岱一: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是福建农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两岸合作交流的一大亮点。我们依托这个平台很好地促进了项目对接,扩大了人员往来,取得积极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成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先行示范区。

一是构筑了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桥头堡”。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681个,合同利用台资39.5亿美元,闽台贸易额,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第一,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是培育了台胞创业创新“孵化器”。我省先后创建了6个国家级台创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成效走在全国前列。在2018、2019年农业农村部和国台办联合开展的全国29个台创园综合评价中,我省6个台创园连续两年包揽了前六名。

三是打造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持续推进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建设,全省的10个示范县积极开展台湾农业“五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有力促进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搭建了两岸民众交往“连心桥”。依托海峡论坛,持续开展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定期举办两岸“农博会”“林博会”“茶博会”等,每年都有1万多人次台胞与会洽谈,推动人员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增进同胞情谊。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为引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一是聚焦产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我省农村产业振兴,让广大台胞台企在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更多机遇,得到共同发展。二是着力巩固提升,打造福建台创园品牌。进一步完善台创园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园区创建水平。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建好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聚焦现代种业、特色农机、精致果蔬、农渔林竹、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推动创建一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四是扩大基层交流,持续深化民众交往交融。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台湾高校学生、青年农民以及台湾农会、产销班等合作交流,不断扩大两岸基层民众的受益面、获得感。

记者:漳州作为“农博会·花博会”的举办地,现代农业历来是一大优势产业,漳州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毅泰: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在漳州举办农博会·花博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展农业优势和对台优势这两个优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我们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在“现代化发展”上下功夫。漳州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我们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瞄准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工业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设施农业面积130万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实践证明,工业化提高效率,标准化保质保量,规模化降低成本,自动化节约劳力,信息化数字化使管理更科学更有效。设施农业使单位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大幅度提高。比如,双鲍蘑菇通过工厂化生产,亩产值从15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2018年全市设施农业总产值达190亿元。为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大力实施科技人才驻村支农制度,在省级科技特派员驻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率先实现市级科技特派员驻村全覆盖、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覆盖三个“全覆盖”。通过科特派,大力推广使用农业“五新”技术,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并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二是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漳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质量发展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的部署,积极开展“抓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促融合增效益”行动。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重点扶持加工带动型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成熟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分工协作,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至2018年底,全市培育了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798家。

三是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漳州传统农业有9大优势特色产业,也就是水果、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食用菌、林竹、茶叶、中药材,我们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形成了11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品一特色”的格局,而且这些特色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漳州双孢蘑菇、平和琯溪蜜柚、漳浦河鲀鱼、华安铁观音茶叶、东山石斑鱼、南靖土楼等。2018年,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195亿元,力争到2022年,全市11个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过百亿元,总产值达3000亿元。

四是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我们扎实开展化肥、农药、抗生素使用减量化行动,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果菜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留草覆盖等措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2018年,全市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5.11%,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达93%以上。我市“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运用沼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分别列入全国绿色发展十大模式,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和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区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绿色发展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今后我们也将不断地总结完善,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推广,努力使全市实现更快、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年农博会·花博会的办会主题是“绿色农业·融合发展”,请问定这样一个主题是出于什么考虑?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福泉:今年农博会·花博会确定的“绿色农业·融合发展”这个主题是经过反复思考敲定的,既贯彻了中央、省委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又体现了漳州发展的特色,符合漳州农业发展需求,适合作为办会主题。

一、发展绿色农业基于三方面考量,主要体现了三个好:

一是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是农业发展主基调,要将绿色发展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确定这个主题就是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体现。二是建设好示范先行区。漳州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示范区和先行区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绿色农业,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新机制,形成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漳州模式”,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学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三是走好漳州绿色发展之路。漳州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漳州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出更多优质、绿色、安全的漳州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漳州农业高质量的发展。

二、促进融合发展也基于三个方面考量:

一是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农博会·花博会确定这个主题体现我们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二是推动两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漳州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先行区,充分发挥农博会·花博会、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省级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平台,进一步深化漳台农业经贸合作,推动漳台农业在资金、项目、良种、设备、技术、人才、市场等深度合作。三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以工业化、产业化思维提升农业,持续“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一产接二连三”,不断拓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记者:漳州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由哪些?今年的农博会花博会将对旅游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林菁:我们常说漳州四时花不谢,八节果飘香。今年年初我们跟新华社还开展了花样漳州、温暖中国年的系列活动。漳州拥有独特的面朝大海,冬暖花开的生态、区位优势,这有利于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取得长足进步。去年我们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近1800万人次,然后旅游收入达到了136亿元。

一是打造乡村精品。截止2018年,全市共创建了10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80个旅游村,今年我们还讲继续推进创建工作,南靖官洋村、长泰山重村、华安官畲村、平和蕉路村获评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官洋村、山重村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二是丰富旅游产品。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如东南花都·花博园借助节庆会展和花卉主题活动,实现了农业立体种植与景观园艺的有机结合,今年又新打造了夜游花都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美妙意趣。三是完善旅游体验。我市乡村广泛蕴藏着各类民俗、节庆、戏曲、技艺、舞蹈、方言、美食以及古建筑、古民居、文物胜迹、革命遗址等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特有的乡土情怀。城市近郊的“农家乐”、滨海渔业新村,以及内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形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大丰富了我市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四是助力脱贫攻坚。目前,我局共推进18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完成旅游扶贫规划编制。通过举办漳州市“百村千人”乡村旅游培训班和针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巾帼旅游扶贫培训班,组织重点从业人员参加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班以及赴台考察交流活动等,坚持不懈抓好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旅游结合,中国青梅之乡诏安县省级非遗“黄金兴”咸金枣、梅灵丹传统制作技艺得到充分发展,有力带动该县梅农贫困户脱贫致富。

有句歇后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文旅系统觉得光听不来真遗憾,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亲自到“花样漳州”的山村、渔村、文化村,游土楼、玩采摘、拉山网、赏民俗,休闲发呆,畅享生态。

此外,农博会·花博会作为每年举办的综合性会展平台,往年游客人数一天可达数万人次,这在给漳州的旅游业带来巨大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届农博会·花博会我们将继续以花搭台,扩大商务交流合作,推进文旅经贸发展;以花传情,通过展示展演、互动体验,全方位、多视角带大家看乡村、看生态、看全域。以花为媒,展示漳州文旅发展新貌,提升“花样漳州”美誉度和影响力。

记者:花博会已经在漳州连续举办了20年,请问漳州花卉产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福泉:1999年,首届海峡两岸花博会在漳州举办,开创了两岸花卉产业交流的先河,也推动了漳州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做过统计,2018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32万亩,产值达130亿元,分别较1999年花博会举办之初增长了15倍、42倍。在发展花卉产业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

一是坚持培育特色。发挥我市花卉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水仙花、兰花、三角梅等“三朵花”,去年,我们的花博会就展示了,全国培植三角梅的大都聚集在漳州,我们漳州三角梅知名度很高,是全国三角梅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一个集散的中心。目前我们已经形成观叶盆栽植物、榕树盆景、食用药用花卉等九大类特色系列产品。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小盆栽、多肉植物、鲜切花、兰花等产品;注重个性服务环节,着力发展租赁、装饰、养管和园艺资材等相关服务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全市培育大中型花卉苗木企业185家,其中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全市注册的花卉苗木类专业合作社近70家。以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业态拓展、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大家找个时间可以去看一看,会有个更深入的体会。我们在漳浦有一个花卉集散中心,各级领导和众多消费者都去过。比如说海峡生物科技公司,是我市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该公司建设的2000亩花卉集散中心,实行农业园区化,产业一体化模式,目前已入驻企业160多家,年销售收入近4个亿,带动园区外基地销售额20多亿元。漳州钜宝生物科技公司作为台资花卉企业代表,习总书记曾亲自接见过黄瑞宝董事长,该公司现已培育出3000多个蝴蝶兰新品种,其中1000多个投入量产,产品畅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以及国内各大城市。

三是坚持品牌打造。培育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漳州花卉品牌,“漳州水仙花”、“南靖兰花”分别成为全国第二个和第三个花卉类驰名商标。注重打造特色花卉名片,南靖县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龙海市九湖镇被誉为“中国水仙花之乡”,漳浦县沙西镇被誉为“中国榕树盆景之乡”。在去往漳州花博会的沿途,也就是从漳州到漳浦的105里,我们叫做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它就是因为花博会的持续推动,形成的这样一条花园公路,两边全部都是花卉苗木。2018年全市花卉出口额达6700多万美元,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销售格局,让世界因花卉认识漳州,让漳州因花卉走向世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