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陈晓岚:写闽都乡愁 唱更美福州

2019-10-30 08:48: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演员表演陈晓岚创作的《孝义巷传奇》。受访者供图

十几年前,伴随着文化消费的发展,加之旧城改造及观众群体的分流,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福州评话和伬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演艺场消失,人才青黄不接。如今,以此二者为代表的福州曲艺一步一步起死回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福州曲艺带头人、福州伬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晓岚,见证了这个不凡的历程—— 

陈晓岚:写闽都乡愁 唱更美福州 

东南网10月3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继艺名片>>>

福州评话、伬唱,是福州方言地区最大众化的民间曲艺,它们与南音、南词和锦歌合称福建五大曲种。

福州评话以福州方言讲述,演员多为一人,仅用铜钹、醒木、纸扇、手帕,搭一座高台,摆一张桌子就可演出。

福州伬唱又名伬艺,同样用福州方言说唱,表演形式一树多枝,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琵琶、三弦、月琴、低胡、笛、笙、箫等都是它的伴奏乐器,还有十番伬、老虎伬、莲花哨等十余种表演形式。

2006年,福州评话和伬唱双双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曲艺基因

父亲陈竹曦是国内著名的曲艺创作、理论和活动家,母亲陈润春是蜚声曲坛、开一代新风的伬艺表演艺术家,自述学生时代更喜欢数理化的陈晓岚,似乎命中注定就会走上曲艺这条路。“基因注定了我身上深埋着曲艺的血脉。”她说。

上世纪80年代,陈晓岚奉父亲之命,进入福建艺校编剧班学习戏曲编剧,不久她就被福州市曲艺团“相中”,从此扎根。

初涉福州曲艺,陈晓岚的感受是“繁荣”。“那时福州曲艺可谓名师辈出、流派纷呈。演出旺季,演员们常常一天演出两三场,还要在福州不同的县区转场,累并快乐着。”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评话伬艺“场”消失,队伍逐渐青黄不接。特别让她遗憾的是,曾经活跃于福州斗堂音乐活动中的十番伬、老虎伬等,已经消亡了半个多世纪。

2005年,陈晓岚受命主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留给她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资料却严重缺失。她想办法破解一个个难题,每天以半小时为单位,制定工作时间表,夜以继日翻箱倒柜,不仅全家总动员归并资料,还多次到省、市图书馆查阅资料,做好了两份申报书。制作申报片时,陈晓岚不仅要撰写分镜头脚本及解说词,还四处求助朋友帮忙完成拍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福州评话、福州伬艺两个曲种双双上榜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晓岚也被任命为福州市曲艺团团长。

情注本土文化

上任伊始,陈晓岚决定发掘恢复十番伬。当年,曲艺团来了福建省艺术学校首届福州曲艺毕业生,三坊七巷街区保护修复工程也正式启动,发掘恢复十番伬有了可能性。

怎么让节目本质上贴近历史原貌,做成能够面对历史的作品?

“那时的办公地址在黄巷。有一天深夜下班,星光满天,明月朗照,小巷的白墙灰檐,仿佛沐浴在明清的月光中,缓缓叙说着古厝对明天的期待。”陈晓岚说,十番伬曾是坊巷厅堂院落里福州子弟的家庭音乐教育,选择十番音乐《秦楼月》曲牌,取材三坊七巷保护性修复,按照《秦楼月》词牌填词的想法在那一刻清晰起来。

“归心切,黄楼水榭山墙月。山墙月,杨桥安在,郎官情怯。兰竹无语风曾冽,寒霜过后梅如雪。梅如雪,春回坊巷,欢歌永夜。”短短46个字,再现了三坊七巷古厝老街即将迎来美好春天的欢欣雀跃。2007年正月十五,十番伬再现市民面前。

第一版的《秦楼月·春回坊巷》在乐谱上严格遵循古曲不做改变,音乐和词作的严谨契合,新词旧唱使作品清新亲切,曲艺团仅注入服装、造型等新元素,增加舞台呈现,赋予十番伬新的意境,受到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演出多年后,曲艺团又请来熟悉伬艺音乐的著名作曲家朱绍玉进行改编,新版同样受到专家和观众的点赞。两个版本的《秦楼月·春回坊巷》,都获原文化部邀请参加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并获得展演奖。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称赞该节目是“中国曲艺继承与创新的典范性作品”。

2008年,福州成立了评话伬艺传习所,陈晓岚兼任传习所法人。这是曲艺类全国首个全民所有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传习所,吸引了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专程来揭牌并向全国推广福州的做法。它的成立,意味着曲艺在福州非遗传承工作的地位,从群众集体的联合体成为政府举办的文化事业。2009年起,曲艺团开始在八旗会馆进行公益性演出,每年演出超过120场。2011年,演出场所迁至福州乌山脚下的乌塔会馆,每周二、四早上的公益演出持续至今。曲艺书场又回到了福州人的文化生活中。

乡音浸润校园

“福州曲艺的传承工作,离不开曲艺进校园,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福州审美、福州故事、福州价值观。”陈晓岚说。

近年来,福州市曲艺团先后在福州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时代中学、黄山小学、钱塘文博小学、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等学校开设了伬艺、评话兴趣班,福州曲艺优秀演员强淑如、林锦惠、林荣雄、谢秋萍、郑怡、邓萍萍等人轮流到学校教习。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福建曲种业余组比赛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福州伬艺《丝路扬帆》获得第一名。此外,曲艺团2016年和福建省艺术馆合作,在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关口小学设立了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传统戏曲进艺术扶贫基地”示范点。

伬艺代表着乡音,在教习的过程中,老师们一字一句从方言教起。为了筹备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陈晓岚为关口小学的孩子们编排了原创作品《唱着伬艺我们就在一起》,讲述福州伬艺艺术扶贫的真实故事。根据伬艺曲牌《纱窗外》改编并混搭歌曲《爱的奉献》旋律的唱词,孩子们一听就爱上了。这个展现“乡音最美系乡愁”的作品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

今年,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顺利进行,福州曲艺迎来新新人类。“我相信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指引下,随着新鲜血液的注入,福州曲艺的文化基因能不断传承下去,福州传统艺术一定会迸发新的魅力。”陈晓岚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