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
m.folksfolks.com 2019-11-01 08:13:5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拥有亚洲最大古董管风琴的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成为鼓浪屿新的艺术地标。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世遗”鼓浪屿,回归美好家园 

东南网11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

深秋,静谧的晨光里,鼓浪屿变得柔媚、多情。

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两年多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守护申遗初心,以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社区社会治理典范、文化旅游融合典范和队伍建设管理典范为目标,借鉴国际理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回归美好家园,这颗“女王皇冠上的宝石”更加熠熠生辉,它静美地依偎在鹭江的怀抱中,聚焦着全世界的目光。

环境提升,回归静与净

“仿佛回到了2006年前,那静谧却不失活力的时光。”上周六去玩了一圈后,厦门居民吴国生便在朋友圈夸赞鼓浪屿。

“鼓浪屿慢慢褪去喧嚣,回归清静之美,散发独有的韵味。”北京游客冯枫也有同感,“在岛上慢慢散步,看看修旧如旧的老建筑,听听老别墅的故事,真的很惬意。”

鼓浪屿的美,深入骨髓。然而,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商业气息过浓,油烟与喧嚣裹挟着钢筋水泥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品质。

从2013年起,以人为核心的鼓浪屿整治提升蹄疾而步稳。小岛主动限客,日上岛人数从6.5万人下调至5万人。

今天的鼓浪屿,路面干净了,油渍变淡了,违建减少了,噪音变小了,静且净的人文气息、和睦相亲的民风在慢慢回归。龙头路的老居民陈阿伯感慨地说,少了游客的喧哗声跟烧烤摊的油烟味,他家的窗户终于可以打开了。

文化回归,焕活根与魂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悠扬的钢琴声伴着浅吟的大提琴,从鼓浪屿鹿礁路一栋别墅里飘出,让人沉醉。

“总书记提出,守护好鼓浪屿的‘根’和‘魂’,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保护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活态的遗产,鼓浪屿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都是遗产的一部分。”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郑一琳说。

申遗以后,鼓浪屿管委会大力推进活化利用、文化回归等工作,建了7个专题展馆,引进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中国唱片馆,定期举办钢琴节、合唱节、音乐节、诗歌节和体育赛事,鼓励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举办家庭音乐会、社区文体活动、家族历史展览等,再现历史社区原有的人文氛围。

如今,鼓浪屿的歌声、琴声、读书声越来越浓。

“鼓浪屿的改变打动了我。”在鼓浪屿出生长大的厦门中提琴演奏家杨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家从美国加州搬回鼓浪屿,“相信将来我的孩子会在鼓浪屿度过一个非常美好的童年”。

体制优化,理顺管与服

“通过自然环境(特别是海景)的保护、风貌建筑的修复、特色文化精粹的弘扬并与时俱进、公众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的独特‘鼓浪屿品牌’!”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要求,厦门市始终坚持高标准保护和开发鼓浪屿文化遗产,让这座海上花园更加流光溢彩。

在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鼓浪屿 “社区”和“风景区”的双重定位,曾引发种种矛盾。“二元体制”下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导致鼓浪屿在旅游热潮中一度迷失——低端业态涌入,富有历史的建筑被改造,烧烤摊的油烟让琴岛风雅尽失。

申遗成功后,厦门推动了管理体制的优化和整合。今年7月8日起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授权市政府可以组建综合执法机构,把所有涉及遗产保护区的行政执法权归一个部门来行使,为打破多头执法、破解管理体制障碍提供了接口。在郑一琳看来,这将有助于理顺政府部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更有效地推动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

郑一琳表示,下一步,鼓浪屿管委会将继续针对商业品质提升、市容市貌管理、历史建筑消防规范、历史遗留问题等难点求突破,在实施大物业管理、建立综合执法机制等方面求创新,保护好文物之“根”,激活好文化之“魂”。

1  2  



责任编辑:林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