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紫菜:千年“讨海” 独树一帜
2019-12-02 07:50: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在上千年历史中兜兜转转,实验区成立后,又迎来了全新的生机 平潭紫菜:千年“讨海” 独树一帜 翻晒养殖排,让紫菜吸收养分。 蔡起辉 摄 紫菜采收完毕运送至岸上后,还须及时晾晒。 蔡起辉 摄 欲览地方志系列报道,请扫二维码。 东南网12月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林霞)连日来,平潭紫菜养殖户迎来了最忙碌的收获季节。在平潭敖东镇华东村的澳口,成片的紫菜在海里蔓延开来,犹如稠密的黑色丝带在水中舞动,渔民驾驶紫菜收割船只穿行。船在海中行,宛似画中游。 在平潭,坛紫菜养殖总面积达2000多公顷,年产量突破万吨。从最初名列宋代贡品,到如今朝着育苗、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协同迈进,平潭紫菜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宋朝贡品 平潭紫菜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平潭县志》记载:“宋时,坛紫菜充当贡品。” 这一说法在《福州市志》和《福州市名产志》中亦能找到佐证。前者记载:“福州海带和坛紫菜已大量养殖,其中平潭牛山、塘屿一代岩礁采收的野生坛紫菜在国内外最负盛名。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曾以紫菜作为贡品。”后者提到,平潭坛紫菜干制后,列为贡品供奉朝廷。 坛紫菜指的是野生紫菜,盛产于平潭南海、屿头、东庠一带,附着于浅礁石生长。《平潭县志》记载,县域北部、东部、东南部海域一带的岩石上均有繁殖生长坛紫菜,特别是朝东北大风浪正面冲击、险坡越陡峭的岩石,紫菜附苗率越高,生长就快,菜质好、产量高,且不易发生烂菜。 据记载,早在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平潭就开始菜坛式栽培紫菜。“采收坛紫菜是一项危险的作业,因为滩面平滑,渔民要用绳子绑住自身,再从高处缒下,逐片采收。”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渔技中心负责人林雄生说,平潭是天然坛紫菜之乡,如今人工养殖的紫菜,采用的即为野生坛紫菜的苗。 元朝起,坛紫菜从野生养殖走向半人工养殖。据《平潭县水产志》和《福州市名产志》记载,元朝,菜民利用壳灰水清坛,提高紫菜产量;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平潭渔民在岩礁上洒上石灰水灭害清坛,以便紫菜附着生长,形成菜坛养殖法。 历史上,平潭紫菜经历过高速发展期:1923年,县内自然繁殖紫菜的岩礁有102处、产量101.8吨;1959年,县水产局丈量全县坛紫菜养殖面积为25公顷,年产量1050吨(湿重)。 “平潭的气候、水质等都十分适宜紫菜生产,特别是元代起,渔民创造性地用壳灰水洒磹,清除杂藻、杂贝和其他敌害生物,产出的紫菜口感也更佳,紫菜产量亦逐年提高。”林雄生说。 技术迭代 平潭紫菜的发展史,是岚岛儿女千年“讨海”的生动诠释。 1959年,平潭开始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坛紫菜只附着于特殊海域的岩石,只能利用岛屿边缘潮汐区内的自然石块进行紫菜养殖,养殖面积难以扩大。为此,平潭转向人工养殖帘紫菜。”林雄生说。 帘紫菜不同于坛紫菜,可在近海区域养殖。养殖户利用一排排竹竿将一些海域围起来,形成紫菜台,紫菜台之间均匀地系着数十根绳子,形成网帘,人工养殖的紫菜就附着在这些绳子上面。 《平潭县志》记载,1966年向晋江县祥芝紫菜育苗试验场购买已培育的壳孢子贝壳,在建民海区试养成功。1968年,在县藻类养殖场(海带场)建第一座紫菜育苗室。1972年,苏澳水产站建紫菜育苗室1座。 随后,帘紫菜规模迅速扩张。1972年平潭帘养紫菜3.86公顷,1973年达40.4公顷、产量59吨。1977年—1978年,平潭有8个乡镇先后建紫菜育苗室39座,443口育苗池,年可育紫菜苗560万壳,附苗养殖700公顷。“1976年后,平潭推广使用维尼龙线为附着基,帘紫菜产量逐步提高。”林雄生说。 改革开放后,紫菜产业成为平潭传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经历技术迭代,1995年,平潭紫菜迎来了产业巅峰期。平潭紫菜育苗室增加到56座,年育苗量1905万个壳(文蛤壳)。“那年,苗种不但满足全平潭的需求,而且还供应福清、长乐等地,紫菜养殖面积400.66公顷,产量2166吨,单位面积产量为历史最高一年。”林雄生说。 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平潭紫菜盛极而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原种逐渐退化,腐烂现象日趋严重,且附苗率低,平潭紫菜产业进入冬天。 1999年,平潭申报国家级坛紫菜原种场业建设项目,7年后成为全国唯一的坛紫菜原种场。“平潭开始保护特有的坛紫菜种质资源,如规定统一的育苗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以后,规范坛紫菜良种的开发和利用。” 平潭紫菜技术创新,随之迈入了萌芽期。2002年,平潭县水产良种实验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集苗种培育、养殖技术推广及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助推平潭紫菜产业转型发展。 同年,该企业与厦门大学合作组培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无性繁殖新品系,技术成果国内领先,分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当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平潭坛紫菜“高亮1号”苗种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 数据显示,2005年平潭紫菜总产量达5000多吨,随后几年均不相上下。 畅享春天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紫菜产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2007年,平潭县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围绕主推坛紫菜高产高优养殖技术,开展各项工作;2012年—2017年,平潭县水技站(后改为实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将这一技术更加深化、细化,全面推动渔业科技进村入户。 2016年,实验区管委会出台文件,将东甲列岛坛紫菜繁育特别保护区等7个区域列入“平潭岛礁海洋特别保护区”。今年,平潭在《民生保障补齐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加快坛紫菜品牌建设等。 紫菜也成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产业。近年,平潭出台《“千企帮千村”计划实施方案》,依托平潭县水产良种实验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养殖户”模式,建立紫菜养殖基地,定期组织专家教授给养殖户培训,帮助制定增收计划。 紧抓“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叠加优势,企业乘势而上—— 平潭县水产良种实验有限公司成为平潭紫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去年荣获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推广示范基地合作伙伴。“公司拥有2万亩的坛紫菜养殖示范基地,每年还吊养2000万壳的紫菜苗文蛤壳,可供养殖面积4万亩。”公司董事长高丽明说。 紫菜养殖,成为不少人重要的经济来源。厨师潘继勇从事餐饮30多年,对平潭紫菜情有独钟。“平潭紫菜烹饪出来的菜品格外香甜,紫菜焖芋头就是遐迩闻名的当地美食。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升温,它已成为平潭的招牌菜之一。”他说。 如今,平潭紫菜已成为实验区渔业支柱产业之一。秉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理念,平潭有序引导养殖向外海、深海转移,并依托技术力量,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建设集海洋与渔业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特色渔区。 “我们将致力于建设现代化渔业种业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加强野生坛紫菜的提纯复壮,利用遗传学培育新的养殖品种,建设坛紫菜良种场和种子库。此外,还将建设海峡渔业科技交流园,推动两岸渔业合作交流。”林雄生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