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牛鼻山遗址:与昙石山唱和 开闽地“山海经”之先声

2020-03-02 10:36: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三足陶鬶

陶尊

今生故事 

两粒碳化粳稻种子 

东南网3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郑雨萱 文/图) 

在福建考古界,有“地上文物看泉州,地下文物看浦城”一说,此言不虚。谁曾想到,群山环抱,南浦溪支流躨跜蜿蜒,一处高出溪流水面约40米的独立山头中,深藏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是迄今所了解本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与昙石山文化遥相呼应,开始了福建新石器文化山与海的二元对话。

牛鼻山遗址所在地,如今仅余6户居民。数千年前,先民在此披荆斩棘,逐水而居,这里曾是“诗意”栖居之地。“后靠山,前临河,中间是块大盆地,是牛鼻山遗址显著的区位特征。”浦城县博物馆副馆长杨军说,遗址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先民摆脱迁徙游移,结成聚落后的生产生活图景。

闽北山区气候温润潮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发展缓慢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相当程度还是要依赖自然资源的优势,但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开发和改造自然的斗争。”杨军说。

入之愈深,其见愈奇。2018年7月,经福建省文物局批准,浦城县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合作开展牛鼻山遗址周边区域系统调查。这是一种细致到以平方为单位的野外调查方法,是区域系统方法在福建境内的首次实践,也是在华南山地密林地区运用区域系统调查思维与传统普查方式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大大丰富了对牛鼻山遗址的认识。

之后在牛鼻山山顶和西侧探沟试掘中,从相当于牛鼻山文化早期的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两粒碳化水稻,经厦门大学考古人类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葛威副教授初步鉴定,属于碳化粳稻种子;根据碳十四测年,显示其年代范围约在距今5300年~4800年。两粒“谷”化石的发现,将闽北地区及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区水稻种植历史在原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1500年。

此前,在牛鼻山出土的农耕工具中,就出现了形制较为特殊的有段石锛。有段石锛在浙江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已经使用,被视为稻作农耕文化中装柄使用的工具。牛鼻山遗址中有段石锛数量不多,农耕生产总体还处于原始粗犷的阶段,但也证明在这一时期先民已开始农业革命。

陶器与农耕生产的发展,共同构成了先民定居并产生原始氏族的条件。在牛鼻山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中,有用作储藏种子的器具,当时先民耕作有种有收,但总体产量不高,某些器皿还有火煨的痕迹,反映了先民从生食向熟食的转变。

有趣的是,出土的文物中出现少量陶鬶,这是一种源自于黄河流域的传统陶器造型。其造型奇特,口沿一侧呈鸭嘴状,修长的颈部连接三个分叉的袋状足,是一种可炊可饮的器皿,有人研究其用途是被当作酒器使用。“清醠之美,始于耒耜”,使用谷物酿酒,伴随农业生产而来。浦城陶鬶的发现,是否意味着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具备用粮食酿酒的可能,这是值得探寻的一个谜。

2009年,牛鼻山遗址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历史遗存,考古遗址已整体回填。作为文化沃土的见证,管厝乡在打造生态水系的同时,在党溪村建起了牛鼻山文化公园,游客漫步园中,可见形态各异的陶器、农具等文化元素,来一场千年的历史穿越。

不可否认的是,在闽江流域新石器文化体系中,牛鼻山文化是闽浙赣地区大交流大碰撞而形成的融合形态,也是农业革命的滥觞地,我们对牛鼻山文化还知之甚少。正如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兆善研究员所说:“浦城地下文物的地位和作用还远未充分展现,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