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让老区苏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020-05-27 07:29: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5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黄如飞 杜正蓝 通讯员 黄益辉 沈启寒)“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和在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一年来,全省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大力度反哺、回馈老区苏区人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打好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战,推进老区苏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振兴。 近日,记者深入基层,见证了一年来福建做好老区苏区工作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指出,“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罗源县百丈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径,正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代表。从罗源县城出发,驶进蜿蜒的山路,秀美的绿色山川从身边掠过,很快就到了白塔乡百丈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路边的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部旧址。此外,还有战前广场、红军剧场、红飘带主题雕塑、红军食堂…… “我们原来是薄弱村,缺乏产业支撑,近年来通过打造红色旅游项目,逐步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百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在建自豪地介绍。 2019年,百丈村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2万元。在尝到红色资源的红利后,百丈村又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百丈红军公园,以吸引更多游客。红军广场、红军食堂等一期项目于去年底完工,游步道、红军战壕等二期项目已经全部复工,正在紧张施工中。 罗源县共有143个革命老区村,过去由于山路偏远,产业培育较为艰难。如今,罗源县创新“靠山吃山”——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持续挖掘红色资源,促进文旅、农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以红色资源为引擎、多元化产业同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为了推动红色资源尽快形成产业动能,罗源县强化资金政策保障,由县财政设立每年1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工作;近四年优先安排1605万元扶建资金,支持老区苏区村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县政府与省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多条红色研学路线。 去年以来,一批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村涌现出来。除了百丈村,磹石村以红色资源融合自然风光、南洋村以红色资源结合生态农业……一个个红色“引擎”马力十足,带动村民加入产业链条,共享产业振兴红利。 罗源县还因地制宜,推进老区村“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老区村发展食用菌栽培、花卉种植、竹林经济、特色果蔬种植、鱼类养殖、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全县老区村累计垦复毛竹5.1万多亩,种植油茶、茶叶突破1万亩,推广名优果蔬、苗木及药材种植3000多亩,成为老区群众增收重要来源。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 “政府提供了让我们赚钱的机会,现在家里每个月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年底养殖场还有分红呢!”诏安霞葛镇司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德霖说。 司下村充分利用本地富硒土地、果园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推广五黑蛋鸡养殖,鼓励村民发展林下养殖业。2017年,该村投入80万元建设占地50亩的富硒蛋鸡养殖基地,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集中饲养和贫困户分散饲养相结合。村里找到江德霖沟通,由养殖基地为江德霖提供鸡苗,并以每个鸡蛋1.5元的保护价回收。 江德霖盘算着,养鸡能够获取更多的收入,便到养殖基地领取了20只鸡苗喂养,合作社还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江德霖科学养鸡,收入多了,每年还能获得养殖基地固定分红近3000元。养鸡技能越来越熟练,鸡苗也越养越多,2018年江德霖靠着养鸡和合作社分红,正式脱贫。 “通过合作社,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养殖技能,从而带动劳动力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司下村包村干部李锦琼说。 通过帮扶,2019年江德霖一家人均年收入7031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仅是江德霖家,还有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到司下村养殖基地务工,实现了脱贫,解决了就业问题,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 老区苏区工作始终在全省工作大局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老区人民的期盼,一年来获得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进程中,老区苏区发展必将成为福建实现全面小康的生动典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