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林柄村启动 展现非遗风采
2020-06-13 14:34: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授牌仪式 主办方供图 微记录片开机仪式 主办方供图 小朋友参与古厝研学 主办方供图 东南网6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午,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闽侯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该县林柄村开幕,同时启动十集的非遗微纪录片拍摄计划,向世人展现闽侯非遗的风采。 本次活动由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闽侯县文化馆、闽侯县博物馆等承办,白沙镇文化服务中心、白沙镇林柄村村民委员会协办。当天上午9时许,极富闽侯特色的喜娘喝彩拉开了活动主会场非遗展演的帷幕。随后,民间舞《丰收花篮》、闽侯南少林咏春拳、福田杨家枪法、闽剧折子戏、山歌对唱、民俗舞《大头娃娃》等精彩节目先后登台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在开幕式现场,小箬礼饼制作技艺、尚干林氏中医诊疗法、泥塑雕刻技艺、鸿尾山歌等新晋非遗项目同台授牌,根雕传承人林剑波捐赠作品,并举行闽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服务团授旗仪式,致力于讲好闽侯非遗好故事,传播和展示闽侯丰富的非遗保护和发展成果。 开幕式上还同步启动了“非遗闽侯”系列微纪录片拍摄计划。据了解,闽侯目前拥有2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和28项县级非遗项目,涵盖技艺类、表演类、民俗类等。此次拍摄计划为期十集,通过对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以声音、影象和技艺表现为主,向观众呈现独具特色的闽侯非遗风采,让更多人看到闽侯的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下迸发出的勃勃生机。 记者在主会场看到,现场还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选取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项目,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林柄村八闽乡愁馆前广场,小箬礼饼制作技艺、线面手工制作技艺,青红酒酿造技艺、施氏燕皮制作技艺、木根雕制作技艺、角梳制作技艺、牙雕工艺、脱胎漆器修技艺、泥塑雕刻技艺等非遗产品分列两侧,不仅让人“一站式”饱览闽侯非遗产品的魅力,其中风味美食、雕刻作品、脱胎漆器等产品还登上“好物福州”电商平台,在直播互动中分时段参加秒杀活动,让网友不停“买买买”。 除了观赏非遗产品,主办方还充分结合“古厝”元素,利用林柄村布局别致的“三落排”等古民居,精心布置了古厝保护图片展。在挂着“文魁”牌匾的西座古厝,主办方设置了闽剧教学,10几名孩子们穿上各色戏服,跟着资深闽剧演员学习基本套路。在八闽乡愁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古厝研学,他们不仅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常见特征,还实地参观林柄村古厝建筑风格,寻找其木雕、石雕艺术构件中的装饰图案,以手绘形式记录下来,并利用复写纸、铅笔、压印等材料,DIY一枚“传统纹饰印章”,盖在明信片上带回了家。 在中座的李氏民居和乡村振兴展示馆,主办方安排了闽侯民间书画扇面艺术、昙石黄氏正骨疗法、尚干林氏中医诊疗法、传统竹编手工技艺及插花艺术等互动项目,让游客近距离体验非遗融入日常生活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李氏民居经过修复提升,定位为“有书香、有颜值、有乡愁”,结合共享概念,打造书院空间,计划通过开展国学活动,为村民、游客提供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闽侯非遗,走进林柄村,主办方还通过网络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由两位主持人带领网友体验非遗项目和特色古厝,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0万人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