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嗦啰嗹”:耄耋老人毕生的坚守
2020-06-27 09:55: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林婕创新不忘原汁原味 颜昌瑞与“嗦啰嗹”示范队合影。受访者 供图 1976年,时任安海文化站站长的颜昌瑞召集老艺人,推出新组织的“嗦啰嗹”民俗表演队,再次轰动安海。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嗦啰嗹”开始焕发蓬勃生机。 比如,面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商店和工厂,“采莲”时所说的吉祥语也在不断与时俱进——“龙王‘采莲’采套房,主人生活日日红”,这里的“套房”一词,就是衍生的新词汇。每到一地,“采莲”队伍说的吉祥话都不一样,需要旗手和花婆提前做好准备。 “旗手、花婆、铺兵这三个角色,是‘嗦啰嗹’的‘骨’和‘魂’。”颜昌瑞说,近年来,“采莲”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旗手、花婆这些主要角色由原来的一人增加至四人或六人,其他角色也相应增多。 此外,“嗦啰嗹”表演的“阵头”也得到了扩充,不仅增加了“十音阵”“五音阵”“南音队”“大鼓吹阵”和“爪哇钟阵”等民间音乐,还有“凉伞舞”“踩球舞”“拍胸舞”“花姑阵”和“妆人阵”等民间舞蹈。“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阵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使整个队伍显得千姿百态,表演丰富多彩。”颜昌瑞表示。 一边突破创新,一边也有坚持。“铺兵”腰间装酒的夜壶较重且易碎,有的队员想换成塑料的壶,这一提议,颜昌瑞坚决反对。他说:“这样味道会变,我们要保留原汁原味。”据了解,安海也曾出现过一些“变味”的“嗦啰嗹”表演队,有的为了气氛热闹,竟然加入北方音乐和东北民歌,甚至请来西洋乐队演奏。在颜昌瑞看来,这都是不可取的。 心系安海民俗文化 86岁的颜昌瑞谈起“嗦啰嗹”依旧充满激情。东南网记者 林婕摄 栩栩如生的“龙王头”木雕、规范的服饰道具、经过训练的演员、专版制作的“嗦啰嗹”民谣音乐片……为了向大家展示“嗦啰嗹”民俗文化的本来面貌,颜昌瑞组织了一支镇文化站直属的“嗦啰嗹”示范队,把零散分布的民俗表演搬上舞台,用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展示。 多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超过千场的基层群众文体活动。他说,组织示范队既可以向安海全镇的六支“采莲”队传授传统的表演技艺,从而保留民俗表演风格,又可以满足重大节庆日及上级调演等活动的表演需求。2002年,“嗦啰嗹”亮相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节目将舞台表演与民俗表演合二而一,分成“整装待发”“亮相展招”“打趣逗笑”“‘采莲’特技”和“载歌载舞”五个场次,惊艳了海内外的无数观众。去年,85岁的颜昌瑞还执导了“晋江市(安海)第八届两岸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及晋江市(安海)第四届中秋文化节暨国庆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在颜昌瑞和老艺人的努力下,安海镇有许多小演员参与到“嗦啰嗹”民俗表演中去,画面甚是逗趣。受访者 供图 作为非遗传承人,颜昌瑞也深谙“从娃娃抓起”的道理。他时常到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和安海养正小学等学校授课,举办“嗦啰嗹”民俗活动进校园活动。“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民俗文化创作活动,能更深入地钻研和发扬‘嗦啰嗹’民俗文化。”他告诉记者,包括“嗦啰嗹”民俗文化在内,在安海镇曾出现、演出过的民间文艺有76样,目前只传承了三分之二。正是因为心系安海的民俗文化,虽已86岁高龄,但颜昌瑞的创作力不减当年,新创作的《安海花儿香》等节目正盼着在中秋国庆两岸文艺晚会上与观众见面。 受疫情影响,今年端午节,安海无法举办“嗦啰嗹”等民俗活动,颜昌瑞觉得很惋惜。他红着眼眶对记者说:“对别人而言,一年可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一年很重要,年纪大了就更力不从心了,能为安海民俗传承做得就更少了。” 岁月,在这位耄耋老人的脸上刻下了重重痕迹,却丝毫掩盖不了他多年如一日对乡土文化事业的满腔热情。历尽千帆,颜昌瑞的一双慈目,始终注视着传承路上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