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八闽传真> 正文
分享到:

探访清流中华桂花文化园:廉政清风入桂园 桂香满园好学习

2020-07-21 12:29:45 来源:海峡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林文强 杨林宇

海峡网7月21日讯(海峡网记者林文强 杨林宇 文/图)在福建省清流县林畲镇,坐落着一座集大气与优雅于一身的中华桂花文化园。她不仅是一座以桂花为主题的文化园林,也是一座具有鲜明红色文化特征的苏区花园,是福建省桂花特色小镇核心区,是一个集桂花种植、加工、文旅、文创、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据园主郑战友介绍,今年是福建省桂花特色小镇创建的收官之年,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加快桂花文化馆中学习园地(学习园馆)和二十四廉文化馆(清流清风馆)的建设及桂园典藏馆的完善和规范。以“一生一事”的文化理念,打造中华桂花文化的传承地、弘扬地、创建地。

学习园地 桂园中的清修地

7月19日上午,记者在园主郑战友的引领下,来到了园中一处正在装修提升的建筑——学习园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入园处的墙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词语首入眼睑。郑战友告诉记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之一,近年来,在当地的县委县政府和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习园地在去年7月1日揭牌开放。开放以来,人流量不断增加,现正在加快学习园地二期工程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据介绍,园内主要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经典丛书,以及各思想经典、红色经典、传统经典、世界经典等书籍,为党员干部、部队官兵、教师学生、农民群众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名副其实的老区苏区“接地气”的线下学习共享平台,开启了“学习强国”线下活动新模式,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推老区苏区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的全面振兴。

“我们为广大党政干部提供了清静的学习场所,为广大入园的游客提供健康的阅读空间,也为企业、家庭有个更好地学习环境而建!”桂园的总经理蓝积玉告诉记者,为了建好这个学习园地,我们企业和设计团队特地去参观了延安的学习书院。他说,当前很多人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强国的学习,清流作为老区苏区,我们在桂园中创建了“学习园地”,就要办好红色文化小课堂,讲好“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等中国红色文化小故事,在打造中国赏桂新胜地的同时,让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华桂花文化园里融合创新发展;让“八月桂花遍地开”和“桂花开放幸福来”的红歌唱响新时代。

据悉,学习园地开放以来,当地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团队,都在此举办过学习交流活动。

清流清风馆 学习园地延伸园

穿过桂园内的一片古建筑,桂花园的另一侧,一座庄严的建筑正井然有序地施工中。郑战友告诉记者,这座由清流县纪委和中华桂花文化园共建的清流清风馆,全称清流清风二十四廉文化馆。占地面积1230 平方米,建筑面积2106 平方米,主要由正堂、廉文化展厅、清风讲堂、清风长廊、接待室、会议室、休息室、卫生间、茶水间等组成。预计今年10月将全面建成并开放。今年4月30日,一期的廉文化展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园内收藏了二十四廉原始版本

据郑战友介绍,清风馆提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文化,结合桂花文化的风清气正廉文化,以四组“二十四廉”、96个故事为主要内容,分别以彩绘、木雕、铸铜、长卷等艺术形式对这些廉文化故事加以表现,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廉文化,并用清风讲坛、教学、交流等形式,直观有效地展示廉文化,对传统优秀廉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让廉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趣等与文化相融合,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社会影响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对社会主义先进的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郑战友说,自揭牌开放以来,已接待了大量的党员干部等团队到清风馆进行现场教学。

记者手记:郑战友一家子坚守这项桂园事业已十六年,一双儿女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了他们的接盘工作,转眼也有好多年了,同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坚守“一生一事”的初心,努力把桂园打造成中国的赏桂胜地、苏区的美丽花园。在这当中,他们历经的艰辛无人可知,他们付出的辛劳无人可晓;如郑战友所述,“一生一事,一点情怀;一个梦想,一座园林。”“在桂园,会心有圣贤,神交有鸿儒,往来多白丁。清风明月是常客,古往今来鸟谈天。造园之路,步步艰辛。”谨借助桂园提升再开园之际,祝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