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在福建》(二十一):“习近平同志一直要求公安机关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2020-08-03 07:57:05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采访对象:陈由诚,1946年3月生,福建连江人。1988年任宁德地区公安处处长,1991年3月任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1998年1月任厅长,2006年8月任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5月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7年7月9日初访,2020年1月4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陈由诚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于1988年到宁德任地委书记。那时宁德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怎样的?他初来乍到,又是如何了解宁德现状的?

陈由诚:客观上讲,宁德当时是福建经济发展最滞后的一个地区,在全省9个地市中位居“老九”。宁德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拥有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海岸线,辖区内遍布海岛。全地区9个县200多万人口,其中6个贫困县,涉及70多万人。“老、少、边、岛、穷”是宁德当时的真实写照。那时,制约宁德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客观因素。一是自然地理条件恶劣。沿海4个县多半是山区,虽然山峦起伏,但林木很少、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矿产,而海岛缺电少水,灾害频繁。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有4个都集中在宁德,海拔大约600至900米之间。二是关山阻隔,交通不便。宁德处在福州和温州的中间,是个交通断裂带,从宁德到福州有140多公里路程,中间隔着飞鸾岭。因为山路崎岖,坡陡路窄,汽车通常要跑四五个小时。从宁德地区去寿宁、古田、屏南和福鼎4个县,都要翻越一至两座又陡又长的山岭,汽车要整整跑半天。这种状况长期困扰宁德发展,大家迫切希望宁德的交通面貌早日得到改变。

主观上讲,当时不少干部群众都有“观念贫困”,不能积极作为,缺乏担当精神,对脱贫没有紧迫感,“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怨天尤人的情绪广泛存在。不少同志还有急于求成的想法,他们认为习近平同志来自厦门经济特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子女,于是纷纷议论,省委派分量这么重的干部来宁德,是我们宁德人民的福气!有的甚至把原来酝酿已久的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在赛岐建中心城市等远期规划作为宁德快速发展的“三大目标”热炒了起来。很多人都说,这下宁德马上就要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啦!

这些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主观想法,严重困扰着宁德地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步伐。

习近平同志是1988年6月到任的。他在宁德工作期间经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活上要实行最低标准,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到任后,不换汽车、不换司机、不换办公室,住就住在地委大院职工宿舍,吃就吃在职工食堂,从没搞过特殊、开过小灶。许多同志私下都说,新来的书记是好样的,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他说什么我们都愿意听。

上任之初,习近平同志和地委行署领导班子成员开了一个简单的见面会,之后就一头扎到各县、各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7月初,他带领地委有关领导下乡调研,到各县去了解情况。他开展基层调研工作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前后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全区9个县跑了个遍。其间,习近平同志还到相邻的浙江温州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习取经。通过调研,他初步了解了制约宁德发展的客观原因,看到了阻碍宁德发展的问题所在,也理解了宁德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心态。

采访组:针对宁德的现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哪些举措?

陈由诚:“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针对宁德干部当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习近平同志在屏南举办了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帮助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他还邀请“种树大王”郑邦德等8位农民到地区机关,给副科级以上干部讲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体会。习近平同志说,宁德的发展,要立足实际,面对现实,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几任干部一本账,一任接着一任干”,引领闽东摆脱贫困。他还进一步说,我们每个同志的实际工作都是为宁德的发展做一个铺垫,不要认为在你的任上可以轻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滴水穿石”理念,也并不是要大家“不着急”“慢慢来”。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才慢慢领悟到,这一理念建立在对宁德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重点强调的是脚踏实地、打好基础、行稳致远。这个务实而深远的发展思路,给宁德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又提出“弱鸟先飞”的发展理念。他说,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实是一只“弱鸟”。但是,“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关键要看我们的头脑有无这种“先飞”的意识,关键要扫除“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消极观念,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还说,要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这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要着眼于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要通过外引内联,建立稳定的物资协作网络;要鼓励各县制定一些让利的政策。这样,我们就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和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实现弯道超车。也就是说,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思想,在闽东大地引发强烈反响。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闽东的发展到底该从哪里入手?

这时,习近平同志又指出,可以从交通入手,先解决路的问题。他找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交通线路,先是筹划从宁德到福鼎的高速公路建设。他强调,当务之急是打通飞鸾岭隧道,这是宁德的咽喉。要从发展区域经济的高度积极向省里、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

在农业上,他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结合各县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在工业上,他主张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比如福安的小电机、宁德的石板材、霞浦的电子按摩器、福鼎的边界贸易等等。

习近平同志的科学谋划,为宁德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闽东人不敢走出门做生意、办企业,现在仅福安就有几万人到外地搞开发、办厂子、做茶叶、搞物流,周宁人在上海搞钢铁贸易,古田县的食用菌更是走向全国、誉满全球。就这样,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宁德这只“弱鸟”逐渐走上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先飞”之路。

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后,无论是任福州市委书记还是任省领导期间,都一直关心宁德的发展,经常给予指导帮助和政策扶持。直到今天,宁德人民都在努力践行习近平同志当年为宁德规划的美好蓝图。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发展思路、制定的战略规划对宁德今天的发展起到了哪些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由诚:30多年来,宁德广大干部群众根据习近平同志的思路,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入手,“凡事反求诸己”,立足自力更生,外引内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来的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逐渐形成了宁德的产业优势。

现在,宁德的发展日新月异,福温铁路有了,福温高速公路已通车多年,各县市都与高速公路网相连。福鼎还建了核电站,解决了周边多个省市的供电需求,带动本地区工业发展。产值上千亿的“上汽”汽车城、“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金娃娃”项目落地蕉城区。交通的便利还带动了宁德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机场也已初步建成,城市面貌越来越好。山区农民造福工程及脱贫致富“宁德模式”辐射全国。

农业方面,古田的白木耳、香菇、竹荪等各种食用菌畅销全省乃至全国,已经闯出了名气、创出了品牌。很多种植和销售食用菌的企业不仅做大做强,而且开始技术输出。沿海养殖业蓬勃发展,大黄鱼养殖越做越强,还开发了很多名贵鱼类的养殖。霞浦县有一个企业,用台湾的技术和设备养殖精品石斑鱼,五六年时间就可以长到一米多长,每年向国内外大量输出。此外,宁德的海带、紫菜、茶叶、花卉等特色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见证了宁德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变迁,更深刻感受到,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客观清醒、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让宁德受益至今。习近平同志早年制定宁德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所在。总结了宁德真正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让大家认识到脚踏实地谋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避免走上盲目发展的弯路。如今,宁德的优势产业逐渐发挥“龙头”作用,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进步。

采访组:好的思路、好的规划,还要好的制度、好的作风来落实。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在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陈由诚:习近平同志非常注重基层工作制度建设。他倡导“四下基层”,就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在他的领导下,宁德建立了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同基层挂钩制度,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成为宁德各级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以后,这些制度作为长效机制一直坚持了下来。地、县领导经常性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真正与群众结成了浓浓鱼水情谊。

在廉政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关乎改革开放成效的长期巩固发展,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绝不允许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当时,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占用宅基地,占用计划指标捞钢筋、水泥等紧缺物资,建个人住宅,有的还贪污受贿。他在地委会议上严肃提出要坚决重点整治这个问题,狠刹乱建私房风,并组织力量进行整治,一年时间就清理了1000余处违规私房。这也为后来全省大规模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建房提供了样板。

采访组: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是如何抓扶贫工作的。

陈由诚: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比如福鼎市有个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封读者来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户畲族同胞贫困的生活状况,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赤溪村因此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贫困村。同年9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性的扶贫攻坚工作由此拉开序幕。习近平同志主持宁德工作后,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赤溪村坚持封山育林,如今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并且依托太姥山风景区和杨家溪自然风光,又引进台湾果蔬、花卉,开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