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福建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共129件 总投资达到1756多亿
2020-11-20 10:56: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介绍了全省财政“十三五”以来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思路,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一共是129件,总投资达到1756.9亿元,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财政资金全部落实到位,真正把好事办实,落实到位,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省财政厅紧锣密鼓开展财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省财政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落实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求,攻坚克难,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了强有力财政保障。 据介绍, “十三五”期间,福建全省财政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2016-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4295亿元提高到5147亿元,年均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655亿元提高到3053亿元,年均增长4.7%。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分别达到370亿元、260亿元、290亿元、605亿元,2020年1-9月达到509.67亿元,预计全年达到630亿元以上。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4275亿元提高到5078亿元,年均增长6.1%,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基层“三保”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有力有效支持三大攻坚战和疫情防控。累计筹集扶贫资金超400亿元,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为全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提供了支撑。创新全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等常态化投入机制,确保我省生态优势。通过发行置换债、再融资债,有效缓解各级偿债压力;落实限额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全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充分发挥财政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及时出台一系列救治、防控、应急物资保障等政策,省级财政下达资金30.15亿元。 一系列促发展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扩大企业技改基金规模与运用,推动总投资超1144亿元制造业技改项目,撬动57倍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通过设立两期2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出台一系列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奖励政策,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商务发展资金60亿元以上,比“十二五”增加49.4%。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促发展的拉动作用,2016-2020年,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732亿元。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平均达到72.5%,同时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完善,我省就业补助累计支出88亿元;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等得到较大幅度提高;2016-2019年,卫生健康支出累计达到1707亿元,年均增长7.4%,这在全国是居前面的。教育支出累计3530亿元,年均增长6.3%,其中2019年教育的支出占比达19%,居全国第二位。 黄剑青表示, “十四五”时期,我省财政重点“三个聚焦”: 聚焦统筹。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做好零基预算、三年中期财政规划和财政“十四五”规划,确实增强对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统筹用好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对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用好股权引导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同时,加强对各类财政资源的统筹,特别是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更加注重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聚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明确省和市县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用好用足中央赋予的地方税管理权限,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地方税源。 聚焦风险。在强调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完善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偿债能力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优化债券期限结构,合理控制筹资成本。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