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答记者问

2020-12-11 16:46:12 陈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东南网12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邀请到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长河,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明旺,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章泉,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的成就,指出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福建水利在改革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效?

梅长河:“十三五”期间,我省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筼筜湖综合治理模式等3个经验做法,以及河湖长制责任落实机制、河湖长制+河湖司法协作机制、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创新机制、省域主要流域全覆盖生态补偿机制、汀江-韩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5个创新机制,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此外,我省还创新发布《河流健康蓝皮书》,建立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推行公益性小型水库社会化管养,开展水利设施商业化保险;创新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县域全流域综合治水试验,实现单一治水向系统治水转变;探索推进小水电退出和生态改造,建立生态电价机制,促进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请您谈谈“十四五”时期我省在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明旺:“十三五”时期,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实现了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的转变,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量足质优价稳,充分保障了市场供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力争到2025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产业集聚。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也就是推进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加快特色现代农业集聚集约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到“十四五”末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

二是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持续推进生态茶园、生态果园、生态菜园创建,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打响 “生态福建•绿色农业”品牌。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加强农业先进技术联合攻关,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推进农田标准化、农业良种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到“十四五”末,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75%,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基本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四是壮大经营主体。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龙头牵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等四大行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十四五”末,全省省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00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20万家,更好地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十四五”时期,有哪些措施保障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陈明旺: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科学判断,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在发展中实现增收,在富民中促进发展。主要考虑从四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通过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在做大做强农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的二、三产业,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增加经营性收入。

二是通过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参与乡村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在充分就业中稳定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

三是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

四是通过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总量持续增加。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性收入。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请省林业局的领导谈谈十四五期间,林业部门如何谋划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林旭东:目前,我们已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完成我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稿编制。下一步,省林业局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继续组织好规划修改完善、质量提升工作,并做好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的衔接。重点将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要持续深化林改,增添发展动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福建林改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不断在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投融资支持模式、生态保护建设模式、林业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激发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二要加快绿化美化,厚植绿色优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马尾松、桉树纯林的改造提升进度,持续开展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美丽福建。

三要强化保护修复,守住生态底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快建设智慧林业,提升林业资源监管和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防灾减灾水平,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贸易等违法犯罪,巩固我省林业生态优势。

四要促进产业升级,插上科技翅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木材加工、竹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五个千亿”产业,高质量供给生态产品,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记者:福州和厦门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个示范区围绕示范任务分别开展了哪些工作?

邱章泉:福州和厦门这两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批复的。福州市的任务是重点加强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建设,创新涉海产品市场交易模式、涉海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和海洋对外交流合作。厦门市的任务是突出港口优势,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邮轮经济,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智慧海洋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滨海旅游、航运服务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开发合作等。2019年福州和厦门两市共策划生成20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425亿元。两市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

记者:“十四五”海洋强省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什么?

邱章泉:我省“十四五”海洋强省规划编制,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争取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基本思路是构建“六个体系”:一是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重大创新平台支撑,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上粮仓”,建设一流临海工业,发展海洋渔业高端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体系。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强化主要污染源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打造美丽海岸带。四是构建海洋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海洋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港口群,高标准建设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五是构建海洋开放合作体系。深化“海丝”合作平台,拓展闽台融合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六是构建洋综合治理体系。结合海上渔业安全治理“难硬重新”的问题攻坚,加强海洋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海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

我们正在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欢迎记者朋友们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