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督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0-12-17 13:02:50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东南网12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督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翁定河,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副处长陈德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刚才有注意到刚才发布中有提到我省已连续20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请问我省是如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

陈德勇: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法定责任,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带动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的关键点。长期以来,我省不断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不占少占”这个根本。严格管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二是抓住“补足补优”这个重点。通过核销县级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中的耕地数量、粮食产能、水田面积三类指标,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双平衡。“十三五”期间,省级下达土地整治专项资金41.12亿元,完成补充耕地25.31万亩。三是抓住“利益调节”这个核心。我省研究出台了《福建省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暂行办法》,完善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制度。2017-2019年,我省跨区域交易补充耕地指标9.55万亩,交易资金125.18亿元。四是抓住“占补责任”这个关键。压紧压实市县政府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主体责任,每年省级分解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实行指令性管理,采取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通过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等方式督促落实。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方案》在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严格落实耕地数量和质量双平衡,完善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制度;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逐步转变补充耕地方式,将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作为补充耕地的主要方式,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潜力,推进旱地、水浇地改造水田和旧村复垦等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要求强化补充耕地项目监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监测“一张图”、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等加强远程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修订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开展补充耕地项目专项核查,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新增耕地稳定耕作、发挥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的要求,继续全方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我们知道提高农田标准化水平是保护利用耕地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请问,农业农村部门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什么创新举措?谢谢 !

翁定河: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知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护耕地和提升地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有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比较好的成效,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可达1120万亩以上,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耕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我省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数量有限,质量不平衡,立地条件较差,建设难度较大。根据这些情况,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省政府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效益利用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耕地建设性保护工作,推动藏粮于地战略落地见效。

我们想从三个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建设与改造并行。目前我们省还有部分耕地基础比较薄弱,还需要改造提升,“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新建与改造同步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多元筹资,逐步提高投资标准,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一方面,在所有耕地上,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力推进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达到1380万亩以上,800万亩已经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全覆盖。另一方面,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逐步对已建农田进行严要求、高标准提升改造,推进提质增效,到2022年,每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示范项目10万亩,2023年开始实施重点由新增建设转向提升改造,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持续增加,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二是建设与管护并重。高标准农田三分建设,七分管护,抓好管护是发挥良田良用的最有效手段。我们省高标准农田管护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建后管护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分类细化管护,完善管护机制,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坚决制止“非农化”;对已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资金,保障长久发挥效应;对经依法批准占用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因灾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修复、改造、提升。

三是建设与养地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目标是提高耕地产能,增加农产品的产出能力,保护农田的生态。我们将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生态防护等建设,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同时要持续加大养地力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措施,注重培肥耕地地力,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升。谢谢大家!

记者:想请问一下耕保处陈德勇副处长,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请问《工作方案》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由哪些具体要求?

陈德勇: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省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我省坚持“保优不保劣、保近不保远”的原则,优先将集中连片、公路沿线、城镇周边的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全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万片,面积1609.55万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前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8.21等,水田占比超过80%,全省共签订责任状1.49万份,设立保护牌2600多面,界桩3.3万个,实现基本农田图、表、数、实地相一致。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方案》对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严格占用审批,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严格管控,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的,要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补划基本农田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地踏勘论证,严格论证审核,用地报国务院审批。二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新建的自然保护地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已划入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生态退耕、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要根据对生态功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是否退出;自然保护地外的永久基本农田和集中连片耕地,不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三是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整改工作,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结合自然资源部下发的问题图斑,在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应用实地核查软件,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逐图斑比对,梳理统计问题图斑,提出分类处置意见,落实整改补划地块,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和《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积极引导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等破坏耕作层行为。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信息公开制度,对永久基本农田边界范围、永久基本农田有关政策等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耕地地力是决定农产品产出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请问农业农村厅的负责同志,近年来福建省在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方面开展做了哪些工作?

翁定河:感谢你对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俗话说“万物土中生”。有效保护、持续提升有限的耕地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重要农产品的产出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坚守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大力推广“测、养、替、改、轮、减”等技术措施,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5.16个等级,比2012年提升0.62个等级,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升0.5个等级的目标。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坚持投入保障。各地着力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投入,共同致力耕地质量提升,“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近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亿元,省级2亿元,市、县两级1亿元。

二、坚持技术创新。一是持续培肥土壤。发展冬种紫云英绿肥、稻田秸秆粉碎还田,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增施有机肥,“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面积3773万亩。二是持续减施化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新型肥料等减肥技术,改进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提高肥料有效利用,“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5亿亩(次),2019年全省农用化肥用量比2015年降低了14.2%。三是持续治理酸化。土壤酸化是南方耕地的特点。“十三五”期间,投入3500万元,在宁化、平和等17个县(市、区)治理土壤酸化问题,酸化得到初步缓解,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活性,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三、坚持示范引领。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示范片,开展指导服务、模式攻关、集成应用,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专家巡回指导135批642人次,建立各类示范片1万多个,示范面积达100多万亩以上。

提升耕地质量,需要久久为功;发展绿色农业,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下更大力气保护、提升我省耕地质量,精心呵护每寸土壤活力,守护好沃土良田的健康,让“一亩三分地”成为农民手中金灿灿的“饭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