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人民日报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实践:善用改革开新局

2020-12-18 08:32:0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调研,他指出,从三明整个情况来看,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一席话,让三明人茅塞顿开,坚持改革,坚定转型。20多年来,这座工业城市甩掉了重污染的帽子,旧貌换新颜;探索出医改、林改的新经验,百姓幸福感持续提升。

善用改革开新局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探索与实践(下)

福建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

在这闽中山区,当年来自全国的10万建设者建造出一座工业城市。辉煌之后,烦恼也曾接踵而来:交通不便,“小三线”发展陷入停滞;山多地瘦,老百姓守着沟沟田、条条地,过着穷日子;未富先老,医保基金收不抵支;肆意采矿、非法采砂,清流变“黑”河、青山变矿坑……

千头万绪,三明应该怎么办?从哪下手?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调研,他指出,从三明整个情况来看,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一席话,让三明人茅塞顿开,坚持改革,坚定转型。

20多年来,这座工业城市甩掉了重污染的帽子,旧貌换新颜;探索出医改、林改的新经验,百姓幸福感持续提升。

直面问题,用改革破局解困

“只要老百姓得到实惠,我甘愿忍受个人痛苦!”“大不了就不当这村干部了!”“再难也要改!”……

打开记忆的闸门,三明是一座与改革相伴相随、相互促进的城市,改革的基因一直在这片红土地上传承。

11月末,永安市洪田村依旧温暖如春,青山巍巍,绿水潺潺,茂林幽幽。

老村支书邓文山说,洪田村山林多,可是以往“集体林算不清,群众收入等于零”。

靠山“吃”不了山,洪田村一度乱砍滥伐成风。胆大的白天砍,胆小的晚上盗,违法的发财了,守纪的穷哭了。

“这山地,能不能也像田地一样,‘分’给村民?”眼瞅着山秃了一片又一片,邓文山和当年的村委会主任赖兰亭聚在一起苦苦思索。

破解困局,唯有明晰集体林权,改革山林产权。“大不了就不当这村干部了!”邓文山和赖兰亭下定决心,在村里实施分山到户。1998年7月到8月,村里一连召开了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最终,洪田村812口人,每人分得山地6.2亩、木材蓄积量16立方米。不经意间,洪田村成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的一番话,让洪田人很振奋。“林改,我们的路子走对了!”邓文山兴奋地说。

“耕者有其田,务林有其山”,洪田村不仅恢复了绿水青山,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近两年,全村按照政策采伐木材5100立方米,村民纯收入达218万元。

改革,全面深化。三明剑指药价,破冰前行,医保基金扭亏为盈,百姓负担大幅减轻。

“曾经,三明‘未富先老’,包袱大到扛不动。”身为三明医保基金的负责人,徐志銮想起当年直叹气。2010年,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1.43亿元,第二年亏空额就增加到2.08亿元,财政根本无法兜底。

医保岌岌可危,怎么办?“既然被逼到悬崖边,那就只有1个字,改!”时任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的詹积富说,再难也要改!

2012年4月,三明挥出医改“第一刀”:对辅助性、营养性、过往有过高回扣历史的129种药品品规,实施重点监控,医院院长要审批签字,开具处方的医生要签字备案。

执行的第一个月,三明全市药品支出就下降1670多万元。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医改拉开帷幕: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在全国率先成立医疗保障管理局……2012年,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存2200万元。此后8年,虽然赡养比逐年下降,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仍保持盈余,2019年基金结余达4222万元。

医保有盈余,百姓负担跟着减。2011年,三明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达6553元,2019年降至6429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直面问题,改革创新在各个领域推进。为变“黑”河为清河,大田县在福建省率先实行河长制;为重建因洪灾而毁的万安镇,将乐县探索成立建设发展公司,统一进行土地收储、开发,让万安实现了由“寨”到“镇”的变化。

三明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民居。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停步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三明再次先行先试,深化改革不停息。

林改升级,点绿成金,“绿色银行”让百姓富起来。

单凭分山到户,就能过上好日子?

“后来看不一定。”邓文山说,没几年,均林到人的弊端就逐渐显现:村民们普遍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资金投入不足,收益上不来。尝到改革甜头的三明人,又在考虑新问题。

单家独户效率低,那就分离“承包经营权”。林地所有权还归村集体,承包权仍归村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可以流转。一时间,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新林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三明全市有“新林农”2984家,经营面积达1038万亩,覆盖面达61.6%。

发展壮大缺资金,那就让林地“变现”。政府支持、银行创新,林权按揭贷、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益林贷,一批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在三明问世,让三明百姓绿里淘金。

这一点,三元区米洋村村民陈勇世有着切身体会。“以前,竹山基础条件差,想利用,却没有余钱投入。”家里的竹山,一度成了陈勇世的心病。

“林业资产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金融机构有顾虑。”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说。在创新模式下,村委会牵头设立村级合作社,贷款林农按一定比例交缴保证金。贷款时,合作社提供担保,林农则以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

福林贷,带福来。2017年,陈勇世不到3天就顺利拿到10万元贷款,“简单,快速,便捷!有了钱修机耕路,挖笋再也不用肩背手提。”目前,三明全市福林贷已实际放贷15.46亿元,惠及13512户林农。

如今,三明又有了新动作,打响了林票制度改革第一枪。一张张林票,正让过去难以流通的林权实现资产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让资源变资产、股权变股金、林农变股东。

医改推进,医防融合,“治未病”助力全民健康。

声名鹊起之后,“三明医改造成大量医护人员辞职”“三明医改是靠财政硬撑着,根本长久不了”“三明遭到药品经销商联合抵制”……诸多议论广泛流传。

面对质疑,三明人以一项项改革应对,坚信唯改革才有出路。

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医生收入怎么保障?

调高医疗服务价格。2013至2019年,三明市先后7次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高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占比。仅门诊费就从原来的7元上调至48元。“我已经记不清被谈了多少次话了,价格一上调,中央、省里不断有人到三明调研。”徐志銮坦言,市里从上到下,都捏了一把汗。

提高医疗服务费,百姓负担怎么减轻?

三明立下新原则——凡属医疗服务技术劳务型的,全部调高;凡属器材检查化验类型的,全部调低。目的就是,杜绝公立医院用多检查、多化验的办法“堤内损失堤外补”,真正让患者减轻负担。

改革红利已释放,如何严防走“回头路”?

实行年薪制,让医生成为医改的拥护者。2015年,三明实行公立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医院收入中的50%发放给医务人员,40%发放给护理人员,10%发放给行政人员。“年轻医生一年得到的阳光收入有近17万元,是过去的2倍多,再也不会想着多开药赚钱。”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温立新说。

2017年3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三明医改的参与者感慨:“关键时刻,总书记的话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2019年8月,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在三明召开。随后,三明医改的典型经验被推向全国。如今,全国公立医院均已取消药品加成,各地均开始建设医联体、医共体。

常改常新,三明医改向新领域迈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吴健贞说,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体检、住院、门诊诊疗信息等数据,将18.6万将乐人的健康给管起来,“做好健康管理,让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医保费用自然省下来。”

惠及百姓,改革“改”出获得感

“老伴,别愁眉苦脸了,市里又给咱补助了1.8万元,你放心吧。”三元区岩前镇百叶坑村,丈夫吴有洪给卢小平带来了好消息。

卢小平今年75岁了。“年纪大喽,总往医院跑,去年就住了7次院,花了11万元。”卢小平说,虽然医保报销7万元,家庭负担还是重。

“医改的红利必须归还老百姓。”徐志銮说,今年三明再次从医保盈余中取出部分资金,对生活困难群体进行“精准补偿”,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为老百姓再减负。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三明明确方向,每一项改革措施,无不聚焦“人民”二字。

病有所医,家庭医生上门来。

“过去是我们上医院找医生,现在是医生上门嘘寒问暖。”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村民谢三同笑呵呵地说。原来,自2016年起,三明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创办公立卫生院,几百位曾经的村医被卫生院“收编”。

谢三同的家庭签约医生黄金华,就是第一批和乡镇卫生院签约的乡村医生。有了黄金华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用药指导和健康提醒,4年来,谢三同的血压得到很好控制。

闲有所娱,“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如今,从新闻信息到历史知识,从红色文化到生活资讯,三明人都可以从小小的手机中获取,既可看公众号,也可看短视频,还能观赏微电影。

这得归功于三明的媒体融合改革。2019年8月,三明完成了报、台、网、端、微等市属媒体资源的整合,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从“相加”到“相融”,各新闻单位从曾经的“分灶做饭”,走向“中央厨房”的策、采、编、发一体化运作。从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再到平台融合,优势互补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彼此助力,焕发新活力。

“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家底”并不殷实的三明,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治理有序、文化昌盛、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发展之路。

三明人说:“在三明这座小山城,我们的日子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