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山水画 满城文明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福建的三明实践(下)
2020-12-22 07:38: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方炜杭 全幸雅三项机制:确保长效 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文明之花常开不谢 崇桂小区是老旧小区,近两年地下管网损坏,每逢雨天就污水四溢。在管网又一次堵塞后,小区业主邹晓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传到了“e三明”上。仅1个月后,相关部门就将挖掘机开到了小区,重新铺设了管网。 去年7月上线的“e三明”正在成为反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高效平台。 通过“e三明”随手拍功能,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拍照反映诉求。截至目前,“e三明”实名认证人数超过100万,通过随手拍提交的办件量超11.6万件。“e三明”接入城市服务及功能16类234项,推出100项“一件事”套餐服务,700多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政务服务环境居全省前列,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百强。 “原来是市民找政府,现在是政府找市民。”崇桂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黄丽华说,以前老百姓有问题常常不知道该找哪个政府部门解决。现在只要把问题反映到“e三明”后,相关政府部门就会主动找上门,主动想办法解决。 三明市委副秘书长、“e三明”办公室副主任曹荣军说:“虽然政府部门的压力会大一些,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这就值得。”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门前三包”,从“六联六建”到“e三明”,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三明精神文明的有力保障。 法治保障先一步。这些年,三明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数十项地方性法律法规,从立法规章层面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和城市治理顽症难题中的作用。 共创共建更扎实。成立区域共建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形成“六联六建”区域共建模式,建立完善厅级领导联系市区共建片、市直部门属地攻坚、街道社区全面参与的“街长”“巷长”“楼长”等系列制度,构建起“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 全员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志愿三明”网络平台注册志愿者超30万人,各类支援服务组织和队伍3400多个。涌现出一批“福建好人”“中国好人”,他们用善意传递着向上的力量。 “我喜欢三明的理由,是斑马线前的一次次礼让,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是遇到困难时有热心的志愿者……”在三明买房安家的云南创业者王贵之如是说。 “我最爱上乐龄学堂的课!”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每个星期五上午,吴香珠都会从沙县县城坐公交车来到凤岗街道际口村。村里有家乐龄学堂,她是这儿的一名“老学生”。 吴香珠是际口村人。几年前,她随外出打工的女儿搬去沙县县城,每天帮着照顾小孙子,闲暇的时候,常常会想念村里那些老姐妹,日子久了,觉得挺寂寞。 2018年10月,吴香珠听说村里开了一家老年学校,专门教老年人学文化、学唱歌跳舞。再一打听,好几个老姐妹都有去,她坐不住了。 那一周的星期五上午,她回到村里,和老姐妹一起来到这所老年学校,学识字,唱了歌,跳了舞,还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饭。“太开心了!我还要来。”吴香珠记住了这所老年学校的名字——乐龄学堂。 从那天开始,吴香珠每个星期五上午都准时出现在乐龄学堂的教室里,还都要坐在前排,积极和老师互动。她还主动和老师商量如何丰富课程内容,让老人们更有得玩。 记者采访当天,际口村乐龄学堂安排了红色歌曲教唱、家庭急救常识、健身操等3堂课。唱歌的时候,老人们个个神采奕奕,声音一个赛一个地响亮;听急救常识课的时候,老人们聚精会神,有的甚至掏出本子记笔记。 而在乐龄学堂,老人们学到的远不止唱歌跳舞和认字。 “以前,大家习惯随手乱扔垃圾,现在都守规矩,不乱扔了。”吴香珠说,大家是在乐龄学堂的课堂上懂得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了垃圾怎样分类,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让村居环境变干净整洁了。 沙县60岁以上老人有4.3万余人,空巢、留守老人近万人。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沙县各乡镇普及老人活动中心、幸福院,多年前便实现了养老场所全覆盖。 但设施好解决,人却“难伺候”——没有人带动,老人们日常活动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抽烟、打牌、聊天而已。 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一个包含“开心、惬意、幸福、享受”的“乐龄”概念进入沙县县委县政府的视野。2017年,沙县推动农村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民政等部门成立乡村乐龄学堂工作领导小组,与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学会合作,培训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师资队伍。当年7月,首批乐龄学堂试点成功;今年,沙县已经有44所乐龄学堂了。不仅如此,乡村乐龄学堂和农村幸福院深度融合将覆盖全县60%以上的村庄。 而对吴香珠来说,乐龄学堂已成为她老年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我最爱上乐龄学堂的课!”她说,“我们农村老人的学习热情丝毫不比城里的老人逊色,我们也可以时尚前卫,活得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