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首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0-12-22 18:05:10 陈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2月22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中共福建省委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中共福建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秘书长郑新聪,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大家十分关注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的内容。请问,福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有哪些民生方面的具体安排?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亚川: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福建“十四五”规划《建议》,聚焦百姓关切,顺应群众期盼,在收入、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保、养老、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收入方面,2016年至2019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年均增长8.8%,高于经济增速,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2015年缩小了0.08。“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议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把城镇职工、农民、困难群体、高端人才作为重点,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直到终身学习体系,都作了工作部署。比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跨越式发展,争取在大学数量、办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文化生活是百姓的精神需求,我们在文化方面,将增加高品质文化供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让敢拼会赢、开拓进取、海纳百川、多元共生的八闽文化熠熠生辉、焕发生机。医疗方面,“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快推进一批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2019年全省医疗床位总数达20.24万张,比2015年增加2.92万张。“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布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养老方面,我们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顺应广大老年人的意愿,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培育养老新业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

社会治理方面,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长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让人民安居乐业,把事办好,把事办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福建是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生态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并探索创新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福建省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要求,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灿民: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期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亲自领导、亲手推动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创新实践,为福建生态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先后被中央确立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福建为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近二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指引下,全省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抓好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探索创新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保驾护航,全省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经过持续努力,福建在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截止2020年11月,全省9市1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7%,PM2.5浓度下降至20μg/m3,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7.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0个和1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连续41年保持全国首位。福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和全国唯一的全省所有地级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中国工程院2019年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福建排名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福建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选,居全国四个生态试验区的首位。

经过持续努力,福建在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截至2020年11月,全省9市1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7%,PM2.5浓度下降至20μg/m3,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7.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0个和1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连续41年保持全国首位。福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和全国唯一的全省所有地级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中国工程院2019年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福建排名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福建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选,居全国四个生态试验区的首位。

“十四五”我们将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省战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示范省份。一是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一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健全鼓励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坚定不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碳排放强度控制工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制定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福建应有的力量。二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补齐环境治理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等工程,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三是加快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加强绿色低碳宣传和消费引导,促进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四是推动试验区建设往广度深度拓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系统集成,稳步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着力打造制度探索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样板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进步。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请问福建省“十四五”期间对于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着力点和重要部署是什么?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岿然:我省“十四五”期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省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刚刚闭幕的福建省十届十一次全会重要部署,聚焦“四个面向”,围绕“科技是新发展第一动力源”的理念,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活科技人才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力量统筹。

“十四五”期间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部署: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于2016年批准建设、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全国创新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72%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3%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自创区成长。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更开放的机制推动福厦泉自创区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科技创新产业带。高标准建设省创新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平台,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努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和平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优化科研力量配置,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凝练和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

二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通过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激励和高技术企业培育等惠企政策,近三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811家,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幅超过20%,并贡献了7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接下去我们还要继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提升行动,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明年预计我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6500家。

三是以更活的机制激发创新人才潜力。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贡献为重要衡量标准,健全人才评价和政策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强化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和高质量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让“行行业业出状元”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常态。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鼓励各地“因城施策”“因企施策”,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更大力度地推动赋予科研机构和人才更大自主权,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记者: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请问我省“十四五”期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路?如何规划发展路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翁玉耀:制造业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加快编制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主要做法:一是科学规划“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省工业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形成20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力争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等4个产业超万亿元,食品、冶金、建材等3个产业超5000亿元,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突出“增芯强屏”,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电动福建”建设,壮大高端装备产业,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石化产业突出一体化精细化发展,提升“两基地一专区”集聚化发展水平,增强原料供应能力,推进石化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突出品牌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纺织鞋服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推动食品、冶金、建材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精心谋划制造业发展举措。在推动动力变革方面,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福建制造向福建创造的转变。在推动效率变革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增强产业链韧性、竞争力与自主可控能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在推动质量变革方面,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强化标准制修订,塑造“福建制造”品牌发展新优势;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污染防治,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方面,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企业,大力发展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等企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产融对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记者:今年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5周年,我想问一下,下一个五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福建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吴南翔: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五年多来,我们大胆试、大胆闯,累计推出实施48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96项,4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被复制推广到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取得的积极成效,并指明了深化改革创新的方向。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一)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一是积极争取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率先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推动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二是着力发挥沿海近台优势,深化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合作,努力建设两岸共同市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三是充分利用华侨资源,在投资贸易、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织密联通合作网络。

(二)在加大改革探索方面。一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积极争取福建自贸试验区扩区,在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等领域,实施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二是加快先行先试,统筹发展在岸业务、离岸业务,打造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节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加大制度集成创新。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四是加强自贸区学院建设,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三)在增强发展动能方面。推进实施重点平台提升计划,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前瞻性地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量级未来产业。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产业体系。

(四)在提升政府治理方面。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三是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四是完善自贸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统筹有力、运转协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记者:面对新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请问,福建作为沿海开放型省份,“十四五”期间将如何发力,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谭亚川: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前面郑新聪秘书长作了介绍,福建沿海近台、区位特殊,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服务并深入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有效路径、发挥更大作用。“十四五”时期,福建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要在“三个重要”上下功夫。

一是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这主要是考虑我省在全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循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努力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衔接、贯通的作用。

二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这主要是考虑我省处在对外开放前沿,拥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强化进出闽大通道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国内外市场对接,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大动脉,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集聚、辐射、服务等重要功能。

三是用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考虑我省的经济结构特点和侨胞大省实际。福建民营经济活跃,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达到68.1%,贡献了70%以上的税收,吸纳80%以上的就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数占全省的90%以上。同时,福建是全国第二大侨乡,海外闽籍侨胞有1580万人,侨胞数量、华侨经济均占我国海外侨胞的四分之一。“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发挥我省民营经济比重大、侨胞数量多的特色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家成为开拓市场、畅通循环的主力军,推动侨资侨智成为经贸合作、融通内外的桥梁纽带,让更多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福建,让更多福建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前瞻性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多年来福建在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请问,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将如何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机遇,推动数字福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张灿民:就像您刚才说的,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二十年来,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持之以恒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数字福建”蓝图,深化数字福建建设。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列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福建建设迈上新台阶。刚才秘书长也做了介绍,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1.7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位居全国第六,预计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超过2万亿元。数字政府建设总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数字政府服务指数高居全国第一位,应用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名;数字政府能力评为优秀级,政府网站名列省级政府第二名;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水平连续3年在省级政府中排第四名;建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97%以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超过90%;“闽政通APP”基本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八闽健康码”评为省级“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疫情期间我们首先开发八闽健康码,现在在全国被评为十大优秀创新案例是对我们充分的肯定,对疫情防控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八闽健康码”在线制码超过3500万,亮码通行超过4亿次。

“十四五”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作,深化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努力建设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具体从四个方面来着力:一是增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关键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力度,打造“福州数字应用第一城”和“数字应用第一省”;加快数字产业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一批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国行业百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产业推广应用。

二是高水平打造数字政府,夯实数字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拓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强化数据驱动的政府服务架构优化;加快政务服务创新应用,深化多终端协同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场景式、无缝化办理,更好支撑政务服务“一网好办”。三是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提升数字民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深化公共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开放开发,加快显现数据关键生产要素价值;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应用体制机制,筑牢网络信息安全防线,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请问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如何做到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支持台商台企参与新一轮福建建设发展?在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方面,还有什么新的举措?

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作了具体部署。我们将继续做好“通、惠、情”这三篇文章,持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用心用情当好台胞台企在闽生活、投资兴业的“服务员”,创新发展的“护航员”,开拓市场的“推销员”,让台胞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是构架参与通道,支持台胞台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年虽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是在福建的台商台企目前在我省生产经营总体稳定,不少台企增资扩产,一些台企逆势上扬、业绩喜人。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推广“台资企业拓内销”推介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支持台企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塑造品牌,参与政府采购、国企产销对接、民企融合共享,以及5G、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和生物技术、医疗卫生、绿色能源等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引导和支持台企参与强链补链,以商引商、以台引台,共同构建闽台数字产业链、文化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等,着力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帮助台胞台企抓住新机遇、融入新格局、分享新红利。

二是构筑创新平台,发挥台商台企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升格各类涉台的园区管理水平和产业集聚的功能。新设一批闽台科技合作基地,推动与台湾高科技企业、领军人才共建联合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台资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能级、强化辐射。加快推进“数字第一家园”一体化服务平台、台湾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平台、“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建设,用科技手段服务台企。

三是构建一流环境,继续推进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落实与创新。持续推进已经制定出台的系列惠台利民政策落深落细。同时,正在因应台胞台企关切,从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文教等领域全方位梳理细化,进一步精准实施同等待遇、同等便利的内容、事项、环节,促进在闽台胞台企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高。

在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方面,近年来我省围绕台湾青年来福建“追梦”“筑梦”,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们结合福建的实际,发挥福建的独特优势,在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这一块,也探索了比较多好的做法,好的路径。下一步,将按照省委全会工作部署,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创新提升,为台青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匹配新舞台、拓展新空间。

主要有三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一是以乡建乡创为媒,让台湾青年在乡村振兴广阔天地中大有可为。二是以工业设计为媒,让台湾青年在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大有能为。三是以延伸服务为媒,让台湾青年在加快新一轮创新创业创造中大有作为。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总之,我们将继续创造更多的条件,让闽台青年用各自不同的奋斗历程诠释“诚信、匠心、专注、拼搏、坚韧”这一共同精神内核,携手为两岸融合发展添上炫丽的亮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